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4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2925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158篇
环保管理   504篇
综合类   4979篇
基础理论   2254篇
污染及防治   661篇
评价与监测   341篇
社会与环境   295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分布的主因子分别在相同的主成份组中,钙与镁、铁与锰、铜与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铁、锰、铜、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钙与铁、锰、铜、锌均为负相关关系,说明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属性对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pH值和离子加入量两个角度研究了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 .结果表明 ,当低数量的Al和Pb共存时 ,离子的吸附量与其单独存在下的情形相比都有所下降 ,该现象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较为明显 ,而随着pH值升高则逐渐减弱 ;若Al和Pb共存时的初始浓度均为 1 0mmol·l- 1 ,两者之间的竞争吸附在pH 3 5至 5 5范围内都较为显著 ;此外 ,当0 1mmol·l- 1 的Pb与 1 0mmol·l- 1 的Al共存时 ,Al的吸附没有受到Pb的影响 ,此时尽管Al和Pb的浓度比为 1 0∶1 ,但土壤对Pb的吸附并没有被Al完全抑制 ,反映出土壤表面某些吸附位对Pb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63.
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植草方法研究了受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试验,比较了10种草在不同污染浓度下对5种土壤的修复能力。研究表明,同一品种的草在不同土壤中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是不同的,不同品种的草在同一土壤中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也是不同的,在植物修复的过程中,通过草对有机污染物吸收的途径而去除土壤中污染物所作的贡献很小,植草3个月后,草对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吸收与富集仅占原施药总量的0.13%-3.0%,而7.10%-71.94%的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从土壤中消失。  相似文献   
964.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istributions of chemical elements (Ag, Al, As, Au, Ba, Bi, Ca, Cd, Co, Cr, Cu, Fe, Ga, Hg, K, La, Mg, Mn, Mo, Na, Ni, P, Pb, S, Sb, Sc, Se, Sr, Te, Th, Ti, Tl, U, V, W and Zn) were studied in till, humus and urban soil in Jakobstad, a small town (20,000 inhabitants) in W. Finland. Th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ICP-MS after aqua regia leaching of till (n = 37), urban topsoil (n = 32) and subsoil (n = 32), and HNO3 leaching of humus (n = 37). The till and humus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same sites, were divided into urban and rural samples. The urban till was not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metals. In contrast, a majority of the elements occurr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urban than the rural humus samples. Statistical and spati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humus data revealed that traffic (Pb, V and Ni), metal industry (Pb, Zn, Bi, Sb and Cr), an abandoned shooting range (Pb and Sb) and other sources contribute to higher metal levels in the urban humus. The urban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parks, yards, abandoned industrial sites, roadsides, etc. The topsoil samples were enriched in most elements, also by elements not enriched in the urban humus (e.g. Cd). At several sites, the concentrations far exceeded the limit concentrations for contaminated soils in Finland. A large variety of sources were identified or indicated.  相似文献   
965.
本文调查研究了雷州林业局纪家、河头林场桉树人工林间种西瓜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造林前空隙种一造西瓜或在桉树林地间种西瓜,均有利于桉树生长.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和年生长量均比对照林分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土壤养分也有增加。作为农林复合经营的有益尝试,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66.
红壤丘陵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东南部红壤丘陵区生态状况的历史回顾,分析了该区脆弱生态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其整治应采取的生态、经济、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67.
玉米套种“堆作甘薯”能充分利用光能,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提高三相比中的气相容积,同时使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和热扩散率降低,昼夜温差增大,因此能明显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68.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强  梁冰  刘晓丽 《生态环境》2002,11(1):90-93
从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处理耦合数学模型的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土壤污染发展的特点,对今后有机污染的研究方向作了一般性探讨,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69.
广州市菜园土和蔬菜中镉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广州市各区、市菜园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Cd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以及292份蔬菜样品中的镉含量,并对广州市各区市菜园土中Cd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叶菜类对重金属Cd的吸收和富集较高,瓜豆类较低。蔬菜中重金属Cd的含量受土壤中Cd含量的影响。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广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Cd平均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蔬菜则以海珠、番禺两区Cd含量相对较高,高于其它城市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970.
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黄壤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探索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水平及其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中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连作烟地>烤烟-玉米轮作地>连作玉米地>林地;CaCl_2浸提磷(土壤易解吸磷)和Na0H浸提磷(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富磷化的同时,其磷素的流失风险明显地提高。连作烟地地表径流总磷(TP)和磷酸根态磷(Ortho-P)浓度明显大于连作玉米地.而林地地表径流TP浓度明显小于旱地;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TP和Ortho-P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为0.957、0.875),因而连作烟地磷素的环境影响潜能明显高于其它旱地以及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