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3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的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客观地理现象,是在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中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对立现象。地理学视角下空间冲突的基本指向在于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在结构比例、空间组合以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不协调。基于此,论文借鉴景观生态指数理论与方法,构建空间类型冲突指数(STC)、空间格局冲突指数(SSC) 以及空间过程冲突指数(SPC),并明确其内涵及计算方法,并选择长株潭城市群进行实证区测度与验证,实证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进一步说明了空间冲突指数构建的科学性及其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92.
研究以多时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叠置与转置模型分析1992-2009 年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式呈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1992-2009 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中耕地减少速度最快,为4.66%;建设用地增加最快,为21.32%;耕地大部分转移为建设用地,1992-2009 年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的面积为891.35 hm2,占总耕地转移面积的54.76%;旅游用地面积增加了425.35 hm2,占建设用地增长面积的27.69%;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呈现出沿交通干线和海岸线分布,且主要集中在龙山村、满家滩和陈家村的南部交通干线区域,并从该区域不断向周围地区扩张;③与非旅游城镇相比,金石滩逐步从原有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向旅游主导的复合型用地转变,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主体影响下,经历了以“自然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主-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693.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文在从理论上剖析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数、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全国层面,1993 年到2011 年,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从区域层面,2000 年到2011 年,物质资本、劳动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化都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积累、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进程,间接地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各省年均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水平的拟合效果较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旅游经济越发达。研究还发现,物质资本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逐渐减弱,而劳动力、市场化、产业结构等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依靠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释放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694.
广东省粮食供需时空格局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粮食供需差真实反映粮食供需的状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1994-2009年粮食生产及常住人口数据,构建空间集聚-扩散度和贡献指标,分析粮食供需差的空间分异,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析城市化与粮食供需差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9年,广东省的粮食供需差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和扩散的特征,粮食短缺从局部现象转变为普遍现象;21个地级市的粮食供需差趋于平稳、缓慢增长,且增长差异呈现变小的趋势.主导粮食需求和高贡献率地级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是集聚→扩散→集聚与扩散;粮食供需差贡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以将所有的地级市划分为高增长指数、高贡献率,高增长指数、低贡献率,低增长指数、高贡献率,低增长指数、低贡献率4种不同的类型;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将直接引起人均粮食供需差的变大.  相似文献   
695.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eople are subject to the indiscriminate use of resources due to competition. The present trend in global population growth predicts that the situation will be aggravated as many people prefer living in towns and cities to resource-poor rural areas. In consequence, limited space, high percentage of ageing population, urban pover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anges in urban lifestyles and varied consumption patterns have to be dealt with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is context, urban agriculture can play a vital role by visualizing the urban homestead as a potentially viable production unit of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live with limited urban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socio-economic situations,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Business Garden justifies the necessity of its presence through the experience in the Western Province of Sri Lanka. Having a proper mix of environmental and commercial agricultural concerns, the concept paves the way not only to address family food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produce for markets under liberalized economies by promoting agro-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development attempts in urba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696.
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城乡交错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乡交错带与城市化和生态交错带的关系,并讨论了城乡交错带的城乡复合特征、界面效应及动态变化等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697.
城市化及其地下水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条件下可利用水资源日益贫乏,地下水利用强度在不断增大。综述了该背景下的地下水利用状况、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与人体健康关系,强调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提出了地下水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有待于继续深化等问题的对策。以期人们在评估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健康问题上,给予地下水质量以重视。  相似文献   
698.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河南省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资源总量约束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保障缺水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论文以河南省地级市2000—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对河南省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地级市用水效率存在不可忽视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时空固定形式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可以实现其最优模拟;2)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明显受邻近地级市用水效率的影响,其空间溢出弹性系数达到0.31;3)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4)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对河南省各地级市用水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除工业化水平外,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5)用水结构变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河南省用水效率的相关关系总体不明显,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全国“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699.
Based on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approach, an index system for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LES) was suggested using three dimensions, six factors, and three weights. The indicators in the system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patial interpolation (acquired by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non-spatial interpolation (acquired by consultation with experts). According to data of 2003 and 2006, coupled with current tendencies, the early warning method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ecurity and degradation, sub-security and slow degradation, sub-security and rapid degradation, and insecurity. Our research with early warning method finds three interesting phenomena: (1) mean value of LES in 2003 was 0.586, indicating medium security; while in 2006 it was 0.650, an upper medium security. The LES level within each districts of Xiamen in 2006 was better than the level in 2003. In terms of LES, the comprehensive condition within each district of Xiamen in 2006 was enhanced compared with 2003. Overall, there was improvement in 80.5% of areas from 2003 to 2006, showing promising signs of positive development. (2) The LES of Xiang’an District and Jimei District were in stages of high early warning given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and in these districts that showed symptoms of insecurity and degradation was 41.03 and 34.89%, respectively. (3) On the whole, the areas that showed notable signs of insecurity and rapid landscape, and which can already be identified as early warning areas requiring immediate attention, correspond closely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industrial parks in these regions. In conclusion, the consequences of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re far reaching and affect local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相似文献   
700.
城市化地区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辉  陈雪 《生态环境》2010,19(11):2737-2742
城市植被具有其它生态环境要素难以替代的多样化生态服务功能,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几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影响研究属于传统的理论兼应用研究范畴,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入手,注重残遗植被保护等是该领域近年来的新研究方向;城市植被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积累最为丰富的热点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负面生态环境效应缓冲与还原、自然环境调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碳氧平衡等;比较而言,城市植被保护与管理研究相对薄弱,亟待加强。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工作可以看出,城市化地区的植被生态效应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专业研究与综合研究脱节,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脱节等不合理现象,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中重点关注并加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