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730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1407篇
基础理论   348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150篇
社会与环境   135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The ai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August (summer) and December (winter) were measured in an approximately 15 × 15-km urban area in Hyogo Prefecture, Japa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to propose effective measures against the heat island phenomenon. The air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mainly by using thermometer shelters installed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nd a junior high school. The characteristic ai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epended on the season. The air temperature was higher inland than in the coastal region in August but was higher in the coastal region in December. The air temperature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area where higher air temperatures would most likely appear was 5 to 10 km inland from the coast in August and around the coast in December. The seasonal ai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as presumably due to the strength of solar radiation and anthropogenic exhaust heat.  相似文献   
992.
枯水期赣江流域氮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6年1月对赣江流域地表水进行了系统采集,分析研究了水体中各形态氮磷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NO3--N,支流中以袁水NO3--N(2.57 mg/L)和TN(3.32 mg/L)含量最高,赣江中支NH4+-N(1.26 mg/L)和TP(0.07 mg/L)含量为全流域最大值。沿水流方向赣江主干流TN开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后又呈上升趋势。赣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NO3--N、T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NH4+-N变化趋势不是很明显,TP在中游处最低,下游比上游高。赣江水中三态无机氮处于较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93.
详细分析了2001-2010年天津市环境空气中铅污染变化趋势,找出了变化趋势的源排放因素及气象因素,探讨了铅污染水平与PM10、TSP、降尘(灰尘自然沉降量)、大气污染源烟尘排放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上海世博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2001—2010年世博会同期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简析上海世博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世博后空气污染反弹问题的原因。结果表明,世博期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8.4%,为历年同期最佳;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成效显著,尤其是脱硫措施实施效果明显;世博后由于季节变换、沙尘影响和监管力度减弱等因素导致空气污染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995.
贵阳室内氡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分析室内氡的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和影响因素,选择了贵阳市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住宅、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室内氡监测。贵阳市室内氡的平均浓度为(72.7±1.6)Bq/m3,低于室内空气污染国家标准,达标率98.5%。其中居民住宅、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室内氡浓度分别为(93.46±86.93)、(74.68±40.74)、(61±26.93)Bq/m3。研究表明,室内涂料、装修程度和通风效果、小区环境等对室内氡浓度高低有显著影响,室内氡也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对于居民住宅和公共场所氡的室内外来源相对重要性不同。居民住宅内新楼和旧楼不同楼层室内氡的来源、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浙江来水汇入黄浦江上游支流的3个断面2000—2009年10年的总磷和氨氮监测资料,分别对同一断面在丰水期、平水湖、枯水期的浓度以及同一水期不同断面的浓度,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总磷、氨氮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应的趋势分析,揭示出总磷、氨氮在不同水期、不同断面的变化规律以及浓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7.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臭氧总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OMI数据产品OMITO3e,提取了中国2005—2011年臭氧总量信息,并对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中国臭氧总量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峰值出现在东北地区,夏秋季节在青藏高原存在明显的臭氧低谷;在纬度上,中国东北部臭氧总量纬向偏差为正,在其他区域为负;在时间上,中国臭氧总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最大值多出现在3月,最低值多出现在10月。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3年采暖期SO2、NO2、PM10的年均浓度、月均浓度、日均浓度的变化比较,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实施前后大气环境发生的变化趋势,论证了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对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为该工程今后的推广与发展得到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图们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了图们市2006年秋、冬两季的TSP和PM10样品,采用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中的铅、镉、饲、锌、铬、铁、锰7种重金属.结果表明,图们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e>Cr>Zn>Pb>Mn>Cu>Cd.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在一天之内早晨的重金属浓度也往往高于晚上争中午,说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  相似文献   
1000.
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逐月采集南京市大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采用HPLC分析了2010年每个月PM_(10)和PM_(2.5)颗粒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种类和浓度水平。结果表明:PM_(10)中PAHs年均值为25.07 ng/m~3,范围为11.03~53.56 ng/m3;PM_(2.5)中PAHs年均值为19.04 ng/m~3,范围为10.82~36.43 ng/m~3。PM_(10)和PM_(2.5)中PAHs总体浓度有着相似的变化趋势,呈现凹形变化曲线;在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吸附的PAHs大部分以5~6环的高环数组分为主,大部分PAHs和∑PAHs的相关性较好,年度变化幅度不大,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与稳定的排放源相关,机动车排放不容忽视,与北方城市燃煤污染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