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2709篇
废物处理   211篇
环保管理   1985篇
综合类   4874篇
基础理论   210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756篇
灾害及防治   15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1032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635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从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角度论述了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对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指出摒弃传统模式,实行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能源的节约经营模式,并阐述了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是实行甘肃河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73.
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23  
介绍了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环境监测发展面临的压力,提出了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4.
江苏省环境监测“九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江苏省环境保护局(南京210013)1环境监测概况1.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八五”期间,江苏全省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93年,江苏国内生产总值提前7年实现了在1980年基础上的翻两番的目...  相似文献   
75.
银广夏沙产业开发对西部沙漠化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纲 《环境保护》2002,(10):23-26,32
银广夏在其沙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采用以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的产业化经营为基本目标;采用工业化方式,对沙漠和沙化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以经济作物的开发带动沙产业的形成,保障沙漠治理,促进生态建设;通过大型深度加工项目,提升沙漠治理的附加值以形成盈利来源;依靠证券市场融资的沙产业发展模式。银广夏沙产业发展模式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结构,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在西部沙漠治理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76.
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对有机废水治理中的各种化学氧化技术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7.
在倡导循环经济的时代,企业更应关注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冲破绿色堡垒的限制,本文就企业实施绿色发展的战略,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8.
简要论述中小企业实施ISO 144001标准、建立 环境管理体系面临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小企业实施ISO 14001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
中国入世之后,伴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中国的环境保护同样受到西方的冲击。如何认清形势,准确把握机遇,合理应对挑战,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0.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