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601篇
安全科学   38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55篇
综合类   1968篇
基础理论   628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291篇
灾害及防治   15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的污水治理问题已成为新时期阻碍生态环保效应实现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水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环境污水治理生态环保效应的实现途径进行总结,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福州市大气环境红线空间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红线划定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福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例,首次提出了大气环境红线的内涵,将大气环境红线分为源头布局敏感区、聚集敏感区及环境受体敏感区三类,并基于WRF/CALMET/CALPUFF模型首次建立了大气环境红线划定技术方法。福州市大气环境红线研究结果表明,源头布局敏感区主要集中在罗源县、中心城区和闽江沿岸地区,红线区面积约312km2,占全市域面积的2.61%左右;聚集敏感区主要集中在闽清县、中心城区至闽江上游沿江带,红线区面积约190km2,占全市域面积的1.59%左右;环境受体敏感区为各区县中心,以及市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红线区面积约185km2,占市域面积1.55%左右。大气环境红线总体特征表现为:源头布局红线区主要受到主导风向和风速大小影响,集中在城市上风向区域;聚集红线区主要受到地形条件影响,集中在城市山地、河谷等地势低洼、扩散条件差的区域;受体敏感区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及人口密集区。  相似文献   
993.
正《广州环境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环境保护综合性科技刊物,为广大从事环保工作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1本刊欢迎下列来稿(1)有关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资料介绍等。(2)有关国内外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综述、专论等。2本刊主要栏目专论、综述、水环境及污染防治、大气环境及污染防治、噪声及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及处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管  相似文献   
994.
异丙甲草胺与锌共存对斜生栅藻毒性手性差异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价重金属与手性农药共存的生物选择性毒性,采用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Rac-、S-异丙甲草胺单独及与锌共存对斜生栅藻的手性毒性差异.结果表明,Zn2+存在条件下Rac-、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生长趋势影响与除草剂单独作用时的趋势基本相同,Zn2+的存在降低了高浓度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处理初期(24 h)0.30 mg·L-1Rac-和S-异丙甲草胺单独对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9.61%和59.73%,与Zn2+联合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8.41%和42.52%.Zn2+的存在增加了Rac-和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立体选择性毒性差异,使S-异丙甲草胺急性毒性增大的程度大于Rac-异丙甲草胺毒性的增加;与Zn2+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表现为除草剂在低浓度下为部分相加作用,高浓度下为拮抗作用;除草剂单独及与Zn2+联合作用处理96 h后的斜生栅藻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其生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比研究典型有害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自然消亡(A1组)及改性黏土絮凝(A2组)两种体系,考察两体系中氮、磷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黏土能有效去除P.micans并影响其后期生长状态,0.4g/L改性黏土添加3.5h后去除率可达60%以上,且藻密度无二次增长.改性黏土絮凝藻华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水体营养元素,A2组DIP和DIN较A1组分别降低85%和35%.另外,添加改性黏土对水体有机氮、磷影响值得关注,第33d A2组TON和TOP较A1组分别减少约120,6μmol/L.改性黏土对有机氮、磷存在一定的埋存保护作用,通过吸附絮凝、螯合等作用使有机氮、磷脱离水体系统,而自然消亡体系中的微藻消亡后将通过分解、矿化等过程快速进入水体参与再循环.该研究系统阐述了改性黏土絮凝P.micans对水体营养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现场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黄土高原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GNIP提供的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黄土高原8个站点的409个降水同位素数据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HYSPLIT 4.9模型,分析了该区δ18O和d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二次蒸发的比率,并对不同气象因子影响二次蒸发的程度作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在黄土高原内由南向北δ18O呈上升趋势,d呈下降趋势;自东向西δ18O仅在夏季风期间有上升趋势,而在冬季风期间呈现下降趋势,d总呈现下降的趋势,δ18O和d的变化幅度可以指示季风的路径.2该区全年存在二次蒸发效应,夏季风期间最为明显,蒸发比率介于1.51%~5.88%之间,平均值为3.87%.冬季风期间蒸发比率总体较低,介于1.06%~5.46%之间,平均值也降为3.03%.黄土高原边缘站点蒸发比率受季风变化影响较大,而中部站点受季风变化影响较小.3温度对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和水汽压其次,相对湿度较小.此外,风速和海拔对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97.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扩散和大气湍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大。在以往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只利用现有的理论模型把实际的情况理想化,公式化导致预测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地形越简单,偏差越小;地形越复杂,偏差越大。针对以上情况,从相关的模型入手,主要探讨复杂地形条件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从而研究复杂地形因素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扩散模型的原理及参数、大气稳定度、扩散参数、复杂地形的处理和建筑物下洗等,得出2008版大气技术导则在原理和技术上,比1993版的大气技术导则的先进性、优越性及在今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本研究的成果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春季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次日可能就是天寒地冻,高达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的温差所产生的热胀冷缩效应,缩短了油库设备的使用寿命,成为油库安全的大敌.为此,春季油库安全检查是油库值班人员时时刻刻都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儿戏.以下方面的检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9.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遥感技术作为关键性方式方法,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借助于遥感技术,充分实现大气污染及水污染方面有关事故的科学有效测定,从而有利于合理、科学方案编制,并为方案进行有力技术支持。本文浅要分析环境监测过程中,遥感技术合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郑秀亮 《环境》2012,(5):6-9
每年,我国仅油漆行业就向大气排放约300万吨的VOC,不但污染大气环境,更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在广东,VOC更是成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一系列VOC新排放标准,正在广东陆续登台。VOC,这个曾经令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词语,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VOC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宁本期每月聚焦,我们将为您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