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森林公园旅游业是中国森林旅游业的主体。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状况,并基于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及直接就业效应,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森林公园旅游业的间接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就业效应可观。测算数据显示,2011-2020年森林公园旅游业的总体就业量为512.1万人,其中直接和间接就业量分别为238.5万人和273.6万人。  相似文献   
62.
2008年7月份以来进出口增速的快速下滑是美国次贷危机及中国前期抑制过热的宏观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二者对我国外贸时滞性影响的机理,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出口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影响,并通过态势预测对这一影响的程度做出了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出口变化的敏感性强于非加工出口,旅游、文体娱乐、石油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部门对出口变动最为敏感.由于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经济的传导机制以及国家经济刺激政策从实施到效果显现均具有时滞性,预计明年进出口增速将大幅下滑.2008年总出口产生的直接国内增加值将少增200亿美元左右,在参考情景中将影响2008年直接就业792.7万人.2009年进出口增速预计将进一步下滑,其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China during 1997-2007 are accounted by input-output method based on Chinese input-output table and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database.It is revealed that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mports and exports both increased during 1997-2007,but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embodied in imports,China is a net export nation in embodied carbon.The net exports of embodied carbon account for about 10.82% of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in 1997,dropped to 7.15% in 2002,increased to13.13% in 2006,and slightly dropped to 12.64% in 2007.Low-end 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division is an objective factor of being a net exporter of embodied carbon for China,and usage of a large amount of obsolete energy-using equipments wasted much energy and increased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exports.Importers should take more responsibilities for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trade,and China should take a certain responsibility for unreasonable energy dissipations too.  相似文献   
6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IPCC的清单方法对中国历年碳排放进行了核算,以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对生产我国满足国民经济最终消费的产品(服务)量所需要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碳排放足迹及各部门之间的碳关联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①中国2002年碳排放足迹为176 528.10万t,人均碳足迹为1.374 26t/人,其中大部分源于国内最终使用的排放。②从足迹类型上看,中国属于价值量顺差与碳排放足迹逆差共存型,即碳排放净输入国。贸易额增长对碳排放足迹的增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③制造业、电力、热力行业与农业的排放足迹占到了总排放足迹的80%以上,是对碳排放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部门。④足迹影响力分析显示,电力、热力行业占据了碳排放足迹需求的强势地位;足迹感应力分析表明,国民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对电力、热力行业和制造业碳排放的拉动力最大。  相似文献   
65.
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以各省份为节点,省份间的碳排放关系为边缘,碳排放转移量为权重构建区域间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将投入产出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探究各省在农业贸易碳排放转移网络中角色对各省份农业直接碳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7年期间我国农业直接碳排放量整体较大,且大部分省份农业直接碳排放处于上升趋势.根据三大功能区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入和流出分析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是区域内部自产自消,其次是供给粮食主销区,最后是供给粮食产销平衡区.而粮食主销区更多的是消耗粮食主产区,供给相对较少.粮食产销平衡区更多的是消耗粮食主产区,供给粮食主销区和主产区.我国碳排放流向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等中部地区以及东北三省,西部地区的新疆、内蒙古等省份主要是由东部等发达地区流入.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入强度、城镇化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以及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产量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有促进作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贸易碳排放流出强度、传输介质能力以及影响力对农业直接碳排放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6.
虚拟水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创新领域。投入产出法是研究虚拟水的重要方法,但既有研究多以线性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为主,存在较强的比例性假设,在解释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虚拟水贸易时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为更加贴近现实状况,本文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思想,设计了一种新的虚拟水测算思路,对传统的线性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和动态化的拓展,旨在对区域经济系统中的虚拟水贸易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计算和考察。首先,参照国家统计机构常用的42产业部门划分方式,根据一般均衡理论,围绕区域经济系统的生产模块、价格模块和供需平衡模块三个部分,定义有关变量和参数,对区域经济系统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方程列写。在此基础上,将虚拟水流动的因素与一般形式的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嵌套,采用"母表"(价值型流量表)和"子表"(水资源流量表)相结合的形式,给出了一种全新的区域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的设计思路与编制方法,将可计算非线性动态产出模型从一般形式扩展至水资源领域,构建了区域经济系统中虚拟水贸易的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分析同时指出,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可以推导和计算平衡增长路径和最优增长路径下的区域经济系统产出结构和用水结构,并可结合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分析最优增长路径下实施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67.
产业用水结构的欠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产业用水情况,取得在经济效益、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下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与亟待解答的科学问题。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在构建反映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排污结构的互动反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关键变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对江苏省各部门用水特性、排污特性和经济效益特性进行计算测度,由此构建了3种产业发展模拟方案。依据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出结果,对2025年3种方案下的重点产业部门用水综合效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优选出"节水治污型"方案,并最后提出保障方案实施的对策建议,为江苏省产业和用水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8.
《环境保护科学》2015,(6):33-37
采用投入产出法,利用国家统计局2007年发表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结合2004~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测算2003~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隐含SO_2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消费在国外,SO_2排放、环境污染在国内的情形;在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双重作用下,2003~2011年间,我国对外贸易隐含SO_2净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现行的贸易结构并没有持续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足迹的产业链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分析其产品碳足迹的分布特征对于林产行业的国际贸易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投入产出生命周期模型计算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足迹,并对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产业链上的碳足迹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碳足迹总量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木家具(占总量的36%),而单位产品碳足迹强度最大的木质林产品是纸制品(占整体的16%);针对林产品行业内部的产业链角度,碳足迹的主要流量发生在从用材林的种植和养护业到最终产品的制造;林产品产业行业外部,碳足迹的贡献则主要来自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石燃料开采业等行业,这2个行业碳足迹贡献分别占21%和18%;整体上,中国木质林产品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以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主,这与产业链外其他行业的碳贡献密不可分。研究表明,通过碳足迹在产业链上的分布可以有助于分析林产品碳排放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70.
根据环境物流定义,提出环境物流部门是联系生产部门和新产品生产部门纽带的观点,利用投入产出矩阵思想,构建环境物流的投入产出模型。以2010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和2007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有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环境物流投入产出模型,估算并分析了辽宁省2007年环境物流的投入产出表。结果表明,发展环境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