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4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张桂成  孙军 《环境化学》2023,(3):918-930
近十几年来,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多重压力下,渤海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并导致了海水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低氧增多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灾害,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传统污染物(包括营养盐、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和新污染物(包括阻燃剂、抗生素、全氟烷基化合物和微塑料)在渤海中的污染现状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潜在生态风险状况;同时也介绍了渤海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特点;最后结合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旨在为打赢“十四五”期间渤海重点海域攻坚战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2.
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可以反映海洋环境的变化。渤海海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水体富营养化及赤潮问题日趋严重。本研究以渤海中部(37°70′-39°70′N,119°00′-121°51′E)为研究海域,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2月、5月、9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对浮游植物物种组成、丰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此次调查共确定浮游植物3门68属131种,具体为硅藻46属90种,甲藻19属37种,金藻3属4种。该海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显示了一定的季节演替特征,冬季、春季和夏季硅藻占优,秋季硅藻和甲藻联合占优。与历史同期资料对比发现,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仍为该海域主要优势种,但某些硅藻类群如细线条月形藻(Amphora lineolata)、新月柱鞘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优势度有所提高。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是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渤海的生物多样性,可为渤海海域...  相似文献   
343.
中亚五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溶胶时空变化是影响气溶胶气候效应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对中亚地区及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2-2019年MODIS 04_...  相似文献   
344.
本文对渤海中部海域B62孔51个沉积物样品黏土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渤海中部海域近160年以来人类活动与重金属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1855年黄河改道事件造成的沉积物物源变化和人类活动是研究区重金属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Cu、Pb和Cd等指示人类活动的有效指标,进而阐述了近160年以来渤海中部海域人类活动与重金属的相互关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自1855年以来一直处于低微生态风险水平,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