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93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471.
滇池污染状况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不仅制约了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其流域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国家和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滇池现在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对过去的数据同现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出滇池污染物的现状及趋势,以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2.
根据1988~2007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近20a来滇池水体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认为昆明市虽然在治理滇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相似文献   
47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滇池草海水污染的GM(1,1)模型,结果显示,滇池草海中的CODMn、TP和TN都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模型的残差及关联度进行检验,所建模型合格,预测结果可为滇池草海的污染治理及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74.
李杰  丁涛  郑凌凌  李林  宋立荣 《环境科学》2010,31(3):667-672
通过比较滇池漂浮细胞与沉降细胞生理活性差异,比较表层水样与底层水样沉降比率、活细胞的比例,揭示沉降细胞的生理特征,进而调查沉降比率与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藻细胞沉降与微囊藻水华发展趋势的关系.野外水样在室内放置2 h后,漂浮细胞与沉降细胞在水柱中基本稳定.沉降细胞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细胞膜完整性与漂浮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沉降细胞电子传递速率,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依赖型氧还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漂浮细胞(p0.01).比较表层样品与底层样品,底层样品沉降比率显著高于表层样品(p0.01),噻唑蓝(MTT)阴性细胞比率也显著高于表层样品(p0.01).这些结果表明,沉降细胞受到损伤,代谢活性下降.在2007年10月~2008年5月研究期间内,表层水样沉降比率在冬季最高达40%,沉降比率的动态变化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变化呈负相关(p0.05).藻细胞的沉降是微囊藻水华衰退的重要原因,沉降比率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水体微囊藻水华发生发展,沉降细胞生理特性研究为将沉降比率引入微囊藻水华发展趋势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5.
滇池流域地形、流域水系、流域土地利用及滇池湖盆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地理特征出发,研究分析这些地理特征对滇池水污染的影响.流域地形决定了滇池是全流域水流及其承载的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受纳水体.流域水系特征加之水资源的匮乏造成了高污染水入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了大量污染物的产生且易入湖.流域、湖盆形态导致了入湖污染物在湖中的充分滞留及沉积污染物的易释放.  相似文献   
476.
滇池流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不失为缓解缺水、减免内涝的一个好途径.城市雨水利用条件已经成熟,通过尽快制定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必将推动滇池流域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快速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77.
滇池流域台地植被恢复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台地植被恢复示范工程实施结果分析,提出了滇池流域台地植被恢复应在先锋群落稳定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的乡土树种,采取多种建设措施进行合理配置,缩短其恢复周期,按生态系统自身演替规律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提出在配置先锋群落时,要兼顾灌木层和草被层的生长;(台地)果园的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的建设,林分结构较差的人工林群落应进行必要的改造,提高森林生态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478.
采用实地调查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地表水及土体中硝态氮迁移和累积的影响,旨在为减轻硝酸盐对滇池环境的威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内农田排水中氮污染负荷高、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水频繁是造成研究区内土壤硝酸盐淋洗污染地下水的主要原因;土壤中NO3--N累积量与氮肥施用量在生菜的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01=0.9687**,**表示极显著线性相关),而在结球期呈显著正相关(R0.05=0.887*,*表示显著线性相关);在生菜整个生育期里,NO3--N沿土壤剖面垂直迁移至土壤深层,导致下层土壤的NO3--N含量高于上层土壤;生菜在苗期NO3--N淋失量较大,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高;高施氮强度与低施氮强度相比,氮素更易流失;频繁灌溉促使NO3--N随水向深层土壤迁移累积.  相似文献   
479.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滇池南岸白鱼河口湿地社区共管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白鱼河口湿地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实行社区共管的基础.结果表明,白鱼河口湿地社区共管是解决湿地管护机构对环境和资源的强制性保护与区内居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80.
通过对比滇池湿地中的11种水生植物对滇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氨氮的净化能力,兼顾考虑它们对滇池蓝藻中的主要种类: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的克藻作用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探讨改善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合适植物种类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