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天津外环河富营养化现状,采用微宇宙结构控制试验技术与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研究沉箱微宇宙控制因素对原生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影响,共观测到各类原生动物9种,其中鞭毛纲3种,纤毛纲4种,肉足纲2种。夏季的优势种群为纤毛纲+肉足纲+鞭毛纲,而秋季的优势种群为鞭毛纲,原生动物种群的此类变化说明了这种结构控制体对夏秋季原生动物的影响有着显著的自然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沉箱微宇宙结构体的控制条件是箱体为陶粒箱,基质为页岩,植物为金钱蒲+雨久花的结构组合;同时箱体材料、基质种类和植物配置在夏秋两季对原生动物数量的影响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2.
运用群体累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种群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雌体抱卵率和种群增殖率都有显著影响(P<0.05).实验表明,在本实验辐射强度(20μW/cm2)和剂量范围内(0.24、0.48、0.72、0.96和1.20kJ/m2),壶状臂尾轮虫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增殖率均以对照组最高,各UV-B辐射处理组则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呈一致性减小,说明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和种群增殖率随UV-B辐射的增强显示一致性的影响,两者都可以作为大气UV-B辐射强弱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03.
油田区土壤微生物种群构成及系统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贾建丽  李广贺 《环境科学》2009,30(4):1185-1192
通过直接从土壤中提取总DNA,并对其16S rDNA 片段作PCR-DGGE分析,对油田区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改进的方法DNA提取率提高到现有方法的1.4~2.2倍,纯度提高到1.8~2.0;不同区域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种群构成存在差异,CQ油田和DQ油田种群构成相似性较高,SL油田和YM油田则差异显著,其影响因素包括含油率、含水量等土壤基本特性;各油田土壤微生物与参考序列的相似性达89%~100%;油田区土壤香农-威纳指数分布在0.5~1.2之间,且随着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升高略有增加.通过上述研究可为评价区域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调控和优化污染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以及识别优势群落提供客观、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数字化人机系统人因可靠性数据非常匮乏。验证数字化人机界面操纵员在监视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收集失误,并获得其失误概率。其中信息搜集失误主要包括4种失误类型:1)未搜集到相关信息;2)搜集到多余干扰信息;3)信息搜集不充分;4)信息搜集超时。通过模拟试验验证这4种类型失误的存在,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数字化人机界面操纵员在监视过程中会出现信息收集失误,并且信息搜集失误概率为0.018 7,其中,未搜集到相关信息失误概率为0.000 9,搜集到多余干扰信息次数失误概率为0.002 7,信息搜集不充分失误概率为0.007 1,超时失误概率为0.008 0。信息搜集任务反应时与信息数量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6639.87+599.311x;信息搜集任务总体失误率与信息数量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拟合函数为ln^y=-6.292+0.214x。但信息搜集任务主要的4种失误类型的失误率和信息数量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有机垃圾组分种群增长及修正一级产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饭、鸡蛋清、生菜、肥肉馅为原料,分别代表淀粉、蛋白质、纤维素、脂肪进行厌氧消化产沼气实验,并用种群增长模型和修正一级产气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脂肪的厌氧消化过程用修正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其余物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脂肪的延滞期最长,为13 d,其次是蛋白质、纤维素,其值分别为8.72 d、6.24 d,淀粉的延滞期接近零.同时,建立了修正一级产气模型,并在延滞期之后用其模拟4种有机物厌氧消化产气过程,发现淀粉水解过程更趋向于遵循圆柱形颗粒模型,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水解过程更趋向于片状颗粒模型,淀粉和蛋白质的水解产气速度较快,脂肪稍慢,纤维素最慢;在延滞期内蛋白质和纤维素累积沼气产率都遵循零级水解动力学,脂肪的累积沼气产率遵循三次函数模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整个实验周期的产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法规认证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以及满足精度要求的颗粒物排放分析系统,运行GB/T 19754—2005《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推荐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CCBC),分析了在用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以及在用国Ⅲ柴油公交车进行DOC(氧化催化转化器)+CDPF(催化型颗粒捕集器)改造后的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数量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Ⅲ、国Ⅳ、国Ⅴ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排放因子分别为63.77、63.20和14.42 mg/km,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3.87×1013、3.10×1013和2.77×1013 km-1.与国Ⅲ柴油公交车相比,国Ⅳ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1%和20%;国Ⅴ柴油公交车分别降低了77%和28%;进行DOC+CDPF改造的国Ⅲ公交车颗粒物质量、固态PM2.5颗粒数量排放因子分别为1.78 mg/km和3.19×1011 km-1,比未改造前分别降低了97%和99%.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的低速(0~21.8 km/h)、中低速(0~37.5 km/h)、中高速(0~51.7 km/h)和高速(0~60.0 km/h)4类行驶工况中,低速行驶工况的固态PM2.5数量排放因子最高,约是整个循环的2倍;在加速、匀速、减速、怠速4种行驶模式中,加速行驶模式产生的固态PM2.5单位时间排放量最高,其分别为减速和怠速行驶模式下的10和6倍.研究显示,提高柴油公交车的平均车速,降低加速行驶比例有利于降低其颗粒物排放;DOC+CDPF可显著降低国Ⅲ柴油公交车的颗粒物排放.   相似文献   
107.
5种复垦植物对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沙枣、柽柳、白柠条、杨柴和八宝景天等5种植物用于铁尾矿现场小区试验,研究植物生长2a后对于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枣可显著促进铁尾矿中氮素积累,白柠条和八宝景天对速效氮提升效果较好。白柠条、杨柴、八宝景天3种植物根际铁尾矿中全磷含量较高;白柠条根际尾矿中速效磷含量最高。铁尾矿中有机质含量以柽柳和杨柴2种植物最高。杨柴根际铁尾矿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5种植物中均居首位,而八宝景天根际铁尾矿中3种微生物数量均最低。微生物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杨柴沙枣白柠条八宝景天柽柳。总之,杨柴和沙枣2种植物可以提升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数量上,更适于作为铁尾矿上生态重建植物。  相似文献   
108.
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亲代产卵孵化幼鳄的平均畸形率为(0.30 ±0.20) % ,而子一代产卵幼鳄平均畸形率为(1 .85±0.95)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但受精卵幼鳄孵化率在两代间差异不显著.通过饲养种群的家系和有效群体大小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子代鳄的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的原因与近亲繁殖有关.对扬子鳄的遗传保护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9.
RAPD标记鉴别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200个随机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辽河种群、长江种群和瓯江种群进行了RAPD遗传标记鉴别研究,其中引物HX01和HX02检测到瓯江种群和辽河种群所有样品共有的HX010.4和HX020.7扩增片段,Mr分别为0.4kb和0.7kb.这两个扩增片段在模板DNA浓度作上下50%的改变、或在镁离子和引物浓度分别作上下25%的改变时仍稳定出现,而长江种群样品的PCR反应中无这两个扩增片段出现,因而可作为长江种群的鉴别标记.用上述标记检查一些人工养殖的河蟹,发现一些苗种场的蟹苗种质严重混杂.未发现可以区分瓯江种群和辽河种群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高浓度含油废水中不同组分烃的生物降解特性,向含油水相中接种石油烃降解菌群LW-10(Accession number:SRR15082184)进行降解实验.利用GC-MS研究了LW-10对原油中不同组分烃的降解性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降解体系中的菌量变化.利用qPCR技术对控制不同组分烃降解的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油浓度为5000 mg·L-1的含油废水中接种LW-10降解17 d,对原油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分别为96.7%和28.4%.体系中的降解菌总浓度与高活性菌浓度由接种时的1.0×108 cfu·mL-1增加至2.1×109 cfu·mL-1和8.3×108 cfu·mL-1.检测的3种石油烃降解功能基因中,烷烃单加氧酶基因alkB2拷贝数由1.06×108 copy·mL-1变为2.84×108copy·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