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黄浦江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用双柱GC-ECD对黄浦江表层水体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了分析,水体中ρ(OCPs)为87.28~148.97 ng/L,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BHC,δ-BHC,α-BHC,4,4′-DDT和七氯等,ρ(BHCs)高于ρ(DDTs),分别为42.13~75.47和3.83~20.90 ng/L.组分分布特征表明,水体中BHCs主要为环境中的早期残留,在淀峰断面显示近期输入特征;水体中DDTs显示近期输入特征.高平潮时ρ(OCPs)低于低平潮,高平潮时大量长江水的涌入对黄浦江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含量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农田径流和土壤剥蚀作用的加强是导致水体中ρ(OCPs)升高的重要原因,说明黄浦江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具有面源特征;水温升高加强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二次释放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黄浦江表层水体中ρ(OCPs)较低,ρ(DDTs)和ρ(BHCs)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42.
黄浦江水质改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黄浦江干流水质及黄浦江接纳污染负荷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直排黄浦江的点污染源纳管,虹口港和杨树浦港地区污水截流,水流调度方案对黄浦江干流水质的改善效果。分析了黄浦江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控制对水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实施直排的点污染源纳管,虹口港和杨树浦港地区污水截流,苏州河“东引北排”调水方案,黄浦江上游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后,黄浦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区确定的水质标准,黄浦江干流水质也将相应改善。  相似文献   
43.
黄浦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了开展黄浦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主要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的过程,内容、方法和原则;在分析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浦江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44.
黄浦江生物膜中汞的分布及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对于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迁移、最终归宿、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毒性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采集了黄浦江中的生物膜样品,分析了其中不同生长时间、不同深度、不同季节的总汞含量;提取了生物膜中不同形态的汞,并和底泥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生物膜中的汞含量也随之增加;表层生物膜中的汞含量大于水深1m处生物膜中的汞含量;生物膜中的汞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膜中生物可利用态的汞,远大于底泥中生物可利用态汞,更容易进入食物链,从而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5.
冯敏 《交通环保》2005,26(1):4-6
航行船舶不可避免地给黄浦江水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中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对船舶污染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黄浦江船舶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苏州河上海市区段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对苏州河上海市区段的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类有机物(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河上海市区段的表层沉积物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污染,其中处于市区中段的昌化路桥、西康路桥和长寿路桥断面的PAHs含量较高,处于黄浦江入口附近的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和福建路桥断面的含量较低.同时发现,近十几年来苏州河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和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其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7.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并酷爱哼唱那首百听不厌的主题歌,那时的我对于上海还是一无所知。后来听别人讲,上海有多大有多繁华,黄浦江外滩有多美丽多壮观,便巴望着能有机会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好好欣赏她的美她的好。去年初,喜逢新婚,我和妻子借婚假,陪父母去探望舅舅,终于有机会踏上了往上海的旅程。因为职业习惯的原故,我特别用心感受了大上海的交通。  相似文献   
48.
本文研究了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工业化合物等5类31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在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风险熵值法(risk quotient, RQ)对水体中EDC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9个采样点糖皮质激素和孕激素均未检出,工业化合物双酚类检出率100%.大多物质最高检出浓度10 ng·L~(-1),而双酚A (BPA)检出浓度最高(26.00—64.32 ng·L~(-1)).黄浦江以工业化合物和雌激素类物质污染为主,BPA为各采样点的主要污染物.莲西大桥EDCs总浓度最高(103.66 ng·L~(-1)),水库入口总浓度最低(40.16 ng·L~(-1)).太浦河上游工业化合物类浓度较下游高,雌激素类最高浓度检出点为汾湖大桥(11.70 ng·L~(-1)).与国内外地表水中EDCs检出浓度比较,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中EDCs处于中低等污染水平.对己烯雌酚(DES)、雌三醇(E3)、BPA、双酚S (BPS)等4种EDC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RQ范围为0.006-2.5,BPS表现出较高的环境风险(RQ=2.5).  相似文献   
49.
黄浦江水域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调查了黄浦江江水及底泥中6种常见兽用抗生素的含量特征,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研究了该水域相应的8种代表性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存在及丰度水平。结果显示,调查的四环素类、磺胺类及氯霉素抗生素在江水中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在0.44~2.69、0.97~1.96、0.03~0.26μg·L-1之间,在底泥中的质量分数则分别为22.10~72.74、25.98~117.29、nd~50.47μg·kg-1。所有样品中除tet(O)、tet(B/P)未检出外,其他6种抗性基因均有检出。与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相比,磺胺类抗性基因的绝对拷贝数及相对丰度较高,为黄浦江水域中的优势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表明:江水中sul(Ⅲ)、tet(W),以及底泥中的sul(Ⅱ)丰度与对应相中磺胺类抗生素含量显著正相关,江水中sul(A)则与水相中氯霉素、四环素含量显著相关,其他几种抗生素与抗性基因间未见相关性存在。除抗生素外,黄浦江水域ARGs的相对丰度还可能与抗性基因种类及其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pH和重金属等)有关。  相似文献   
50.
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黄浦江江水的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汞含量变化较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4±0.44)ng/mL、(0.27±0.42)ng/mL和(0.13±0.10)ng/mL,江水中汞以溶解态汞为主.黄浦江沉积物的总汞含量为70.52ng/g~387.30ng/g,平均汞含量为(204.03±97.41)ng/g.江水和沉积物中汞的沿江分布具有中游高,上游和下游低的特征,西渡—南浦大桥江段汞含量为整个黄浦江最高的江段,汞的分布特征与两岸工农业布局相一致.沉积物总汞与有机质显著相关,沉积物中高汞含量的地点都在高水汞点的下游,与河流的动力沉积特点一致.沉积物中汞以可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为主,少量为碳酸盐结合态.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汞具有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而残渣态汞与此相反.在剖面方向上,沉积物中的汞主要集中在残渣态,少量为腐殖酸结合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随着深度增加残渣态所占比例不规则增加.愈接近长江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愈容易被重新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