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08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深圳及周边地区22个环保监测站的PM_(2.5)小时数据、深圳市152个高密度(2.5 km×2.5 km)自动气象站及3部边界层风廓线仪的探测数据,分析了深圳市局地PM_(2.5)污染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背景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西北角和东北角是局地PM_(2.5)污染最频繁的2个区域,局地污染事件发生次数约占总污染事件次数的40%,每日夜间至次日凌晨是局地污染高发期.各个季节局地PM_(2.5)污染发生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不同,春季为变性高压脊配合西南低槽发展型,夏季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影响型,秋季为副高控制下的弱高压脊型,冬季主要为冷锋前、弱高压脊或均压场控制型.局地海-陆、丘陵-平原热力差异造成的局地环流易导致地面弱风和局地辐合的出现,成为诱发局地PM_(2.5)污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2.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受地形约束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水平扩张常伴有垂直爬坡过程。通过分析建设用地坡谱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认识该过程的时空分异及演变规律,进而科学指导相关国土规划实践。论文以深圳市及其所辖10个区为例,利用DEM及2000—2015年遥感影像构建地面坡谱和4期建设用地坡谱,借助陡峭度、均匀度、累加关键值等坡谱研究手段,分析该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爬坡与填海共存,且以爬坡为主,总体爬坡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该市各辖区建设用地坡谱曲线呈现不同变化特征,可归纳为爬坡主导型、填海主导型、混合型和稳定型;各辖区建设用地布局均集中于平缓区域,建设用地上坡程度整体属于轻度至中度,建设用地主流上限坡度分布范围为4°~14°,建设用地极端上限坡度分布范围为7°~20°。深圳市仍将面临建设用地继续爬坡的压力,相关坡度上限标准的科学制定与严格执行是把控建设用地爬坡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对富营养化评价标准进行插值获取大量的样本,建立了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评价深圳市13座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石岩水库与深圳水库为轻度富营养化,占评价水库总数的15.4%;西丽水库等11座水库为中营养,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4.6%。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建立湖库富营养评价模型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深圳市燃气汽车发展现状的表述和对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探讨 ,揭示出影响燃气汽车发展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有利于深圳市燃气汽车稳妥、健康发展的思路与战略。  相似文献   
45.
深圳市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圳10个国控监测点位大气自动监测数据以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相关情况,借助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对深圳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自2006年以来呈改善的趋势,机动车、电厂、港口码头、工业则是深圳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优化的经济结构、下垫面组分类型多样等城市下垫面特征等均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十八大以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基于GIS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将评价对象的生态系统特征与空间开发格局有机联系起来,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发展建议。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圳市坪山新区为例,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要求和地区实际,采用GIS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选取4个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采用最大值法对生态敏感性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按照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4个等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坪山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通过研究深圳市2006年-2012年的酸雨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pH值的范围在3.18~8.73之间,平均值为5.36,属于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深圳市在2006年-2012年间,降水的pH值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深圳市春夏季降水酸化程度较低,秋冬季酸化程度较高,主要与降水量直接相关。通过对降水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发现,深圳市酸雨类型硫酸和硝酸混合型,硫酸根和硝酸根对降雨中的pH值影响较大,雨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48.
选择与建设用地相关性大的GDP、财政支出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项指标为自变量,以年建设用地为因变量,采用新型优化组合算法,基于单变量拟合方程对建设用地增量的精度贡献,构建多元非线性组合模型,预测深圳市2006年、2007年新增建设用地量分别为39.21km^2、36.32km^2。分析发现,在三项指标中财政支出指标对建设用地增量预测贡献度最大,其次为GDP,最后是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49.
21世纪,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将大量的森林、农田、草地、湿地和水域等发挥着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必需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市为例,将景观生态概念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起来,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并分别按照保留城市面积30%、40%、50%和60%生态用地的4种情景,分析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论文所构建的最小生态用地模型能够很好地将城市当中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50.
利用美国EPA开发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2008年8月发生在深圳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brute-force方法分析深圳机动车限行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CMAQ模式能较好的重现模拟期间臭氧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深圳机动车限行造成机动车的排放源削减会提高深圳城区臭氧浓度峰值,数值一般在10μg/m3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