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360篇
综合类   680篇
基础理论   60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60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剖面碳存储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显.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深层土壤碳分布的影响,研究了人工经济林地(陕北米脂)、退耕还林地(神木)和防风固沙林地(榆林榆阳区)0~20.0 m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的分布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矮化枣树(2.00 g·kg~(-1))未矮化枣树(1.54 g·kg~(-1))柠条林(0.97 g·kg~(-1))退化人工草地(0.81 g·kg~(-1))樟子松林(0.70 g·kg~(-1))荒草地(0.45 g·kg~(-1)),且各剖面之间SOC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SIC含量:矮化枣树(11.66 g·kg~(-1))≥未矮化枣树(11.59g·kg~(-1))柠条林(9.62 g·kg~(-1))退化人工草地(8.07 g·kg~(-1))樟子松林(4.32 g·kg~(-1))荒草地(0.47 g·kg~(-1));人工经济林和退耕还林(草)样地内所有土壤剖面之间SI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人工经济林、退耕还林(草)剖面和防风固沙林地剖面SIC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矮化枣树、未矮化枣树、柠条林、退化人工草地、樟子松林和荒草地土壤剖面无机碳密度分别是有机碳密度的6.19、7.71、10.80、10.78、5.91和1.03倍.综上可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碳储量存在明显差异,无机碳的含量远高于有机碳.  相似文献   
82.
不同国家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比较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颁布了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标准及基准背景技术文件,为发展中国家启动标准制订和开展基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参考.然而,由于各国在环境立法框架、基准推导过程、环境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人群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基准名称、基准功能、保护受体以及基准取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综述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名称、功能及基准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设定、致癌物可接受风险水平选择以及人体暴露参数确定等4个方面,对不同国家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区域差异制定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的对策与方略,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83.
人为干扰对小兴安岭森林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兴安岭落叶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皆伐地、火烧地和落叶松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1)3种湿地类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 cm土层中皆伐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58.38%,火烧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61.96%.皆伐地与火烧地在不同土层的土壤中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DOC含量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cm土层中火烧地DOC含量是皆伐地的1.99倍,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干扰方式对土壤MBC含量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10 cm的土层土壤,对照地分别比皆伐地和火烧地高23.13%和95.79%(p0.05).在不同的土层中皆伐地MBC含量均大于火烧地,与S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2)与对照地相比,皆伐地与火烧地0~1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5.59%和36.76%,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18.22%和55.69%(p0.05),蛋白酶活性降低了19.65%和17.34%,淀粉酶活性降低了6.29%和10.69%.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皆伐和火烧造成森林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4.
锑对土壤跳虫(Folsomia candida)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Sb(锑)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对比不同类型土壤中Sb毒性的差异,选取死亡率、逃避率、繁殖数三组个体水平的评价指标研究了3种典型土壤(海伦黑土、祁阳红壤、北京潮土)中外源添加Sb对模式生物——跳虫(Folsomia candida)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基于实测w(Sb)求得的上述3种土壤中Sb影响跳虫逃避的2 d-EC50(EC50为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298、>431[高于土壤中最高w(Sb)]和132 mg/kg;影响跳虫死亡的7 d-LC50(LC50为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 352、4 007、2 105 mg/kg;影响跳虫死亡的28 d-LC50分别为2 271、1 865、703 mg/kg,影响跳虫繁殖的28 d-EC50分别为1 799、1 323、307 mg/kg.由上述毒性阈值大小可知,跳虫逃避率的敏感性高于死亡率和繁殖数的敏感性,不同土壤中Sb对跳虫的毒性大小具有显著差异,北京潮土中Sb对跳虫的毒性与海伦黑土、祁阳红壤相比最大差别接近6倍,表明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Sb生态毒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但基于w(Sb水提)求得的上述3种土壤中Sb的毒性阈值差异减小,说明水提态Sb与其毒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土壤间Sb毒性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我国土壤中Sb的毒性预测模型及制订Sb的质量标准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动态变化及差异性,基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内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结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植物园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分析2015年采暖季城市森林内外ρ(SO2)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内外ρ(SO2)日变化基本呈双峰双谷型,在09:00-11:00和20:00-22:00左右达到高峰;采样期间ρ(SO2)月变化呈不显著"V"型,最高值出现在1月,林内外分别为(25.8±9.2)和(31.7±23.4)μg/m3,最低值出现在11月,林内外分别为(19.0±5.2)和(13.0±11.2)μg/m3.林内ρ(SO2)在1-3月低于林外,11-12月高于林外,林内ρ(SO2)变化较林外平缓;气象条件对采暖季城市森林ρ(SO2)变化有重要影响:降水对ρ(SO2)消减效应明显,大风有驱散SO2的作用,同时受风向影响;ρ(SO2)和温度关系不显著(P=0.05,R < 0.40),但和空气相对湿度线性关系显著(α=0.05,Sig=0.00),林内受气象因素影响低于林外.研究显示,城市森林对气态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缓冲、抵抗和吸收能力,因此应重视发展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以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6.
喀斯特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过去50年来的碳循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Forest-DNDC模型的植被和土壤参数本地化校准,以气象插值数据为输入,模拟了贵州省普定县高原型喀斯特次生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1965~2014年的土壤、植被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结果表明,与冷模拟和实测值相比,参数本地化校准后的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春、秋、冬3个季节的土壤呼吸动态,而模拟的夏季土壤呼吸偏小;但统计检验指出,参数修订后的Forest-DND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喀斯特森林土壤呼吸,降低了模拟误差,可用于喀斯特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碳动态的模拟。进一步分析发现,1965~2014年喀斯特森林的碳通量除模拟早期的前3~4年急剧增加之外,随后总初级生产力(GPP)保持相对稳定,植物呼吸(Rplant)和生态系统呼吸(R_(ecosystem))随着森林发育而增加,土壤呼吸(R_(soil))减少,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呈迅速减小趋势;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亦较迅速下降,在2013年达到最低值-0.17 t C/ha,喀斯特森林由碳汇变为弱碳源。相关分析表明,年均温度和年降水对喀斯特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GPP和R_(soil)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NPP、R_(plant)、R_(ecosystem)和NEE。  相似文献   
87.
中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人洁  王堃  张帆  高佳佳  李悦  岳涛 《环境科学》2017,38(9):3553-3560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机动车排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之一.现有的机动车排放研究多关注城市内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针对城市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较少.我国城市间交通道路主要包括国道和省道,截止至2015年我国国道里程18.53万km、省道里程32.97万km,约占全国等级公路总里程的13%,因此开展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基于全国国道和省道交通监测站的年均监测数据,采用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的指导方法,计算了2015年我国国道和省道机动车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国道和省道公路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_x)、颗粒物(PM)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5%、27.9%、14.4%和7.7%;不同车型对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分担率不同,其中大货车是NO_x、PM_(10)、PM_(2.5)的主要来源,摩托车是CO和HC的主要来源;不同道路类型中各车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担率也不同,如高速路上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普通道路上大客车和大货车是NO_x、PM_(10)和PM_(2.5)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8.
为弥补用发生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评价森林火灾危害程度的不足,在拟定了林火次数比率、森林燃烧率、森林受害面积比率、每起森林火灾平均受害面积、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变异系数、受害森林面积变异系数6个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权重法确定了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单一指标可以从某个方面评价森林火灾危害程度,综合指标则能更好地评价某个区域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更便于区域间的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89.
因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森林对CO2的固定作用,使林业碳汇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和发展。文章主要围绕森林植被碳汇、土壤碳汇研究现状,森林碳汇功能的不确定性以及森林管理与碳汇的关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森林碳汇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为森林碳汇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花山煤化工园区基本情况,从花山特殊的生态功能区,防护林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防护林建设改变当地小气候,发挥多功能防护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沾益县花山煤化工园区防护林的必要性,并对其防护林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