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许宁  李志富  吴希坤 《环境工程》2004,22(1):39-40,46
在要求H2 SiF6 浓度 16 %~ 2 0 %的氟硅酸循环生产普钙的系统中 ,采用吸收室和湍球塔结合的方法 ,保证了尾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22.
周红慧  马浩 《环境化学》1999,18(1):77-81
本文总结介绍了含膦羧酸共聚物TS-617组份的阻垢缓蚀剂的在灰水回收系统中稳定处理的实验方法及情况。  相似文献   
123.
采用了多种培养基 ,对广泛收集的菌种、相关土样进行分离、筛选 ,得到了 8株有效微生物 ,其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酶系可使大分子物质分解成低分子物质 ,微生物摄取这些低分子物质后 ,将其转变成二氧化碳、水和少量氨气并释放能量 ,剩余的少量固体残渣可作为生物肥料。采用以上 8种微生物制成的有机生活垃圾处理剂 ,如配合一定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可对日常有机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4.
电子垃圾拆解回收过程中的高温处理往往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周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某电子垃圾集中拆解回收场,对场区加热烤板车间、塑料制粒车间、湿法提取车间和火法冶炼车间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口的VOCs浓度和组分进行监测,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VOCs排放特征及其总VOCs排放因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先建立物质流分析模型,分析1980~2008年期间我国磷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磷负荷的影响,随后探讨若干社会经济因素同我国磷消费污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人均磷养分输入分别由0.83 kg.a-1和0.75 kg.a-1增加到1.20 kg.a-1和0.99 kg.a-1,而城市生活磷养分循环比例则由62.6%下降到15.6%;畜禽养殖和种植业的磷养分输入持续增加,但前者磷养分循环比例由67.5%下降到40.5%,后者大量磷养分蓄积在农业土壤;人口、城市化水平、种植业发展水平以及畜禽养殖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磷消费污染总负荷的相关系数达到0.90以上,说明它们是我国磷消费污染的重要诱因;环境Kuznets曲线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牺牲环境质量以换取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我国磷消费体系正向线性开放的代谢结构演变,磷养分流失持续增加,环境磷负荷大大加重.  相似文献   
126.
本文研究了我国铜产业采选、冶炼、加工和再生等环节的演化趋势,构建了铜产业直接碳排放-能源间接排放-其他间接排放相结合的多层级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我国铜产业各环节碳排放演变规律及碳中和实现机制。结果表明:①1980-2020年我国铜精矿、精炼铜、铜加工材、再生铜产品分别增长了6.6倍、 25.1倍、 88.5倍、 37.1倍,受碳中和目标实现对电力需求量增加的影响,预计2060年铜资源消费总量将较2020年提升62.3%,铜资源社会存量将达到3.9亿t,再生铜将于2030年超过原生铜成为主导资源类型。②2020年铜产业的碳排放总量达到2968.2万tCO2e,其中,采选环节的吨铜碳排放量最高,达到了3.4tCO2e,是第二位冶炼的2.3倍;冶炼环节的碳排放总量最大,达到铜产业的39.3%;再生环节的降碳效果突出,相较原生采选冶炼环节减少1251.2万tCO2e;进出口贸易则进一步降低了该产业43.7%的碳排放总量。③预计2060年铜产业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499.8万tCO2e,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等举措,可大幅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其中国际贸易及循环经济情景的碳减排效果在2030年前均较显著、随后逐渐下降,技术创新及环境市场建设是该产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根本,在2060年的减排潜力分别达到535.9万t及607.9万t。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双碳”目标实现,建议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合理调控铜产业结构,秉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快构建铜产业绿色供应链,紧随碳中和发展趋势促进资源循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27.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recycling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cept of a recycling economy as a dynamic economic operational model, and explains the four basic characteristics. It is stressed that the essential element of a recycling economy is the use of resources circularly.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henomena of utilizing the recycling economy concept incorrectly, and sets forth a number of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no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recycling econom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8.
循环冷却水处理中臭氧的杀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可以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处理中.试验研究了影响臭氧杀菌的基本因素,冷却水的pH和水温对处理效果基本没有影响.臭氧的杀菌能力取决于水中的剩余臭氧浓度,臭氧的消耗量与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关.当水中剩余臭氧浓度为0.05mg/L和接触时间为14min时,可以使臭氧的灭菌力达99%.即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投加0.05mg/L臭氧,就可以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由此确定了循环水处理过程中为控制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所需维持的最低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129.
钢渣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性能及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  张峻搏  何磊  杨雪晶  吕鹏翼 《环境科学》2021,42(5):2324-2333
针对不同类型钢渣在除磷过程中存在的显著差异,以电炉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环境因素(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钢渣除磷的影响,验证了其对磷酸盐、焦磷酸盐及实际水体的除磷效果,联合采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技术探究其除磷机制,对比分析了钢渣与陶粒和沸石的除磷效率,并对钢渣除磷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吸附时间显著影响钢渣除磷效果,当吸附时间为30 min时钢渣对质量浓度范围为1~20 mg·L-1的磷酸盐溶液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7%以上.温度对实验所用钢渣的除磷效果影响并不显著.钢渣对焦磷酸盐吸附能力弱于正磷酸盐,其对初始质量浓度为3 mg·L-1的焦磷酸盐的去除率为82.45%.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钢渣除磷的主要机制为化学吸附并辅以物理吸附,CaHPO4·2H2O为主要沉淀物质.钢渣对生物池出水和湿地系统中的磷素去除效果显著,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8.36%和93.33%.对比可知,钢渣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优于陶粒和沸石,其对PO43-的去除率分别为96%、40%和10%.钢渣浸出液中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要求,钢渣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0.
Under the intensive agricultural system, direct application of animal slurries to soils can provide a sustainable disposal of these wastes by inducing positive changes in soil quality and fertility. However, how animal wastes quantitatively affect the key nutrients (C, N, P and S) transforming soil enzymes is not clearly known. A greenhouse spinach cultivation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pig slurry, either in raw (RS) or processed (aerobically aged) (PS) form, significantly (p?β-glucosidase (23–39%), urease (59–103%), nitrate reductase (73–103%) and dehydrogenase (27–72%)) and microbial growth in soil as compared to the unamended control. However, it did not significantly (p?>?.05) alter the aryl sulphatase enzyme activity. Slurry application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macro (N, P and K) and micronutrients (Cu, Mn, Zn and Fe) uptake by spinach plant and hence the yield (2.9–3.38 times higher than control). Similarly, compared to chemical fertilisers the application of pig slurries improved soil 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 well as plant nutrients uptake.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closing of global energy and nutrient cycles through land application of animal waste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crop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