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4-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北京、天津、菏泽、驻马店、商丘、阜阳6个站点为代表,分析了黄淮海平原2004-2005年冬季冬小麦的冻害成因.研究表明,冬小麦冻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从小麦播种至当年12月20日积温过高,造成部分麦田在入冬前就完成了6-8片叶的生长,甚至进入了拔节期,再加上从当年12月20日至次年2月底黄淮海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1.3℃左右,且冷暖交替突变,麦苗抗寒锻炼不足,春性品种过多和播种量过大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江西省81个气象站建站以来近40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用功率谱估计分析了江西省低温冻害的周期特性.并用历史资料拟合Gumbel分布对江西1991年底的冻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全省各地出现柑桔冻害的可能频率.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发育进入拔节期和出现霜冻低温是形成其霜冻害的两个要素。霜冻低温的出现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而拔节期的早晚则受初春气温、播种期和选用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品种抗霜力的重要因素是幼穗分化时期。品种抗霜力的鉴定必须在相同的幼穗分化期,建议在药隔期进行。品种的抗霜力还与第1茎节的长度有关,而与抗冻力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研究,提出了下列抗霜对策:在把握地区霜冻温度出现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抗霜品种与避霜品种的布局;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改良品种的抗霜力;通过遗传操作磷脂酶D基因,改良冬小麦的抗霜性。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评估及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花期冻害风险评估及预测对促进苹果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冻害风险灾损率为指标,对陕西苹果基地县的冻害发生风险进行了评估,开发了基于数值预报模式和G IS技术的花期冻害中短期预测模型,将冻害温度预报扩大到乡镇级并实现了业务化解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区苹果越冬冻害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冬期冻害是影响苹果种植分布和质量形成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论文利用1961-2014年2 084个气象站点资料和冻害调查数据,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了越冬期初冬冻害和极端低温冻害发生的概率预测模型,并按照风险极低、低、中度、高、极高等5个等级进行了空间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初冬冻害和极端低温冻害风险概率预测模型均通过了Hosmer-Losmer检验,独立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1.4%。中国产区苹果的越冬冻害主要以初冬冻害为主,覆盖了除黄河故道和云南产区外的大部分果区,而极端低温冻害主要分布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环渤海湾北部产区、黄土高原西北部和北疆。两种冻害的高风险区域面积基本相当,中度以上风险面积较大的省份依次为甘肃、辽宁、河北和山西,但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陕西和山东遭遇两种冻害特别是极端低温冻害的风险概率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6.
史青菁  白春  赵娟 《灾害学》2020,(4):99-102
建筑冻害是冰雪灾害的衍生灾害之一,为了降低其对建筑带来的损害,以中原阁楼建筑为例,对冰雪灾害给建筑空间环境产生的冻害机理进行分析。以中原阁楼建筑结构为基础,搭建建筑空间环境模型。在该模型下模拟演化冰雪灾害的冻害过程,并分析建筑冻害的具体表现。在温度和湿度影响下,分析中原阁楼建筑空间环境的冻胀力变化和力学性质变化,得出阁楼建筑冻害机理的分析结果,并通过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建筑修复工作当中,通过修复率,验证冰雪灾害后中原阁楼建筑空间环境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17.
1980~2009年长江下游地区油菜冻害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2009年长江下游地区的气象数据和灾害资料,首先对油菜越冬期最低温度 <-5℃ 天数和蕾花期最低气温<0℃天数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然后对比了不同年代油菜关键生育期低温冻害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越冬期最低温度 <-5℃ 的天数和蕾花期最低气温<0℃的天数均呈下降趋势;低温天数较大的地区是安徽和江苏省,低温天数较大的时期是1980s,1980~2009年油菜越冬期和蕾花期冻害出现的次数均有所减少,出现越冬期冻害的年份较少,发生蕾花期冻害的年份较多。安徽与江苏省是出现越冬期冻害的主要地区;除上海以外,其他省份均有半数以上的年份发生蕾花期冻害。长江下游地区可以采取育种、栽培和耕作等措施缓解关键生育期低温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广西冬季冻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燕明  苏志  李秀存 《灾害学》2002,17(3):48-53
利用广西88个观测站1959-2000年冬季(12-2月)逐日极端最低气温资料,根据冬季冻害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冬季冻害的发生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太平洋海温场与广西冬季冻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发生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内23个农气站点1980~2006年冬小麦全生育期观测资料、种植区内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冻害发生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不断变暖的大背景下,诱导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河南省冬小麦遥感种植面积数据、DEM数据和111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基于GIS的逐日最低气温空间插值技术,根据冬小麦晚霜冻灾度指标及其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各空间单元轻霜冻、中霜冻和重霜冻日数,综合考虑霜冻害日数和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比例因素,构建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评价指数,分析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等级晚霜冻害日数及其风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轻霜冻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中霜冻和重霜冻高值区以分布在西部丘陵山区为主,霜冻日数最大值分别为67 d、48 d和120 d;轻霜冻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除郑州地区以外的驻马店和南阳盆地以北地区,中霜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重霜冻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丘陵地区,风险指数最大值分别为28%、18%和17%.总体上看,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日数和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轻霜冻日数及其风险的覆盖面积最大,其次为中霜冻,重霜冻最小;河南省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为晚霜冻害的主要防御区域,各级霜冻之间以防御轻霜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