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接地保护线竟然成了烧人线1.1事故经过2004年4月6日下午3时许,某变电站运行值班员接班后,312油开关大修负责人提出申请要结束检修工作票,赶4时的班车离厂。而值班长临时提出要试合一下312油开关上方的(母线侧)3121隔离刀闸,看看该刀闸贴合情况。  相似文献   
172.
重庆电网环境噪声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重庆电网环境噪声的监测与分析,揭示了重庆电网环境噪声的整体状况,分析了主要噪声源的特性,以及在不同状况下的大小变化规律、达标状况,并提出了降低电网环境噪声的建议和意见,其目的在于促进电网环保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缓解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3.
由于仿真输出的电量参数不带方向,对于需要确定极性的继电保护装置等元件的动作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对电流互感器极性的确定和电流正方向的规定的分析,明确了正常情况下各元件继电保护装置对电流互感器极性的要求,对于变电站嵌入式混合仿真系统各种元件对单一电流回路中电流极性的要求,可采取在仿真系统中调整极性的方法解决。应用结果表明:变电站嵌入式混合仿真系统可以实现二次加载,能满足变电站在运行中的各项参数显示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4.
针对风电场并网变电站电压波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无功补偿的策略。结果表明:在风电场并网变电站装设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有效改善风电接入电网系统的电压质量,达到电压综合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5.
为控制500 kV变电站噪声污染,以某500 kV变电站为例,根据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结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与工程经验提出了A、B、C三种噪声控制方案,分别是增高围墙、设置隔声墙和优化布置GIS室,并采用Cadna/A噪声预测软件分析比较了各措施降噪效果.结果表明,A、B、C三种方案对厂界噪声排放的控制效果均较明显.对于站外声环境敏感建筑物,A方案设置隔声墙和C方案优化布置500 kV GIS室的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500 kV变电站的设计和噪声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6.
以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在工频电磁场强度现场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变电站电磁辐射强度及其随距离衰减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3座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站界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环境标准的要求;电压等级越高,站界工频电磁场强度越高.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也呈正相关性.变电站周边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随...  相似文献   
177.
通过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电气设备负荷-设备温湿度-室内环境参数-室外气象参数”的数值分析模型,本文揭示了江苏地区采用标准化方案建设的110kV模块变电站内部实际热湿环境问题现状和产生机理,确定了多因素影响下内部环境热湿传递过程规律及气流组织分布。结果表明中午12时至下午18时由设备损耗发热导致室内温度具有明显滞后现象,电容器、主变压器损耗发热量周期分别为48h和24h,与损耗发热量变化对应的室内温差分别为3.6℃和5.8℃;研究发现露点温度范围在(23.0~26.0)℃,温度控制阈值应高于露点温度以避免设备凝露;自然通风形式下热羽流现象导致设备上方空间存在积热区,同侧下进上出的通风形式导致气流短路现象。  相似文献   
178.
为了适应传统变电站向智能变电站的转变,需要用智能监控系统来满足变电站智能化的需求。针对银川110 kV开元变电站“三层两网”网络架构及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结合调试实践,对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作了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智能监控技术更利于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相似文献   
179.
为探究实际火灾场景中流淌火对不同种类电缆沟盖板耐火性能的影响机制,提升变电站火灾防控能力,开展流淌火作用下4种电缆沟盖板耐火性能试验以及标准试验炉试验。研究表明:在标准试验炉内2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盖板在较短时间内失效,2种混凝土盖板2 h仍未失效。在模拟流淌火作用下的非标准试验中,卡槽式盖板背火面温升速率最快,砂浆抹面的混凝土盖板温升速率最慢。供油速度为72.5 g/s时,卡槽式盖板有效耐火时间在130 s左右,加铺防火布的高分子盖板有效耐火时间在40 min左右,2种混凝土盖板的有效耐火时间均超过2 h。加铺防火布的混凝土盖板背火面温升随供油速率增大而增大,但增速较小。砂浆抹面和加铺防火布的2种混凝土盖板耐火性能最优,卡槽式和加铺防火布的2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盖板耐火性能较差。建议变电站变压器等充油设备附近电缆沟盖板采用混凝土盖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