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496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了解邕江南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本文采用ICP-OES仪测定了沉积物中Cu、As、Cr、Pb、Cd、Zn和Hg的含量,并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邕江表层沉积物中Hg未检出,其他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ZnCuCrAsPbCd,其中Cd和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其他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则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邕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上为中度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为强—极强污染,Cu、As和Zn为无—中等污染,Pb和Cr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邕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上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其中Cd污染达到较重生态危害程度,As污染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4种重金属均为低等生态危害程度。可见,较其他重金属而言,邕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As的污染更为严重,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西藏日土县材玛铁矿床的调查研究表明,南羌塘拗陷带的材玛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发现其矿体为似层状;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小;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侵入于上三叠统地层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的控制,属接触交代型矿床。其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严格受岩浆岩和断裂的控制。花岗岩类岩体与上三叠统地层的接触带和层间破碎带是寻找铁矿的有利部位,外围地区具有寻找相同类型铁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53.
<正>《资源调查与环境》是由国上资源部主管、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质学术期刊,是在原《火山地质与矿产》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地质研究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等,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刊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  相似文献   
54.
正1刊物简介《地球与环境》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从2004年起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地球与环境》为一份综合性地学类核心学术刊物,主要面向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管理等单位的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学师生,以及分析测试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所报道的学科包括环境  相似文献   
55.
目前在二氧化碳(CO2)的捕集和埋存(CCS)技术中,国内外主要研究的埋存方法有地质埋存、海洋埋存和矿化埋存等,其中地质埋存又可细分为油气藏封存、盐水封存和煤层封存。本文主要对国内外CCS技术的发展和现有成果做一简单总结,并着重对煤层封存技术中相关力学公式进行了推导,以及盖层完整性对埋存力学性质的影响做一研究,从而对煤层封存中地质埋存环境可靠性进行模拟和评价,为地质埋存环境的选择提出可靠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滑坡治理问题开始凸显,特别是滑坡治理工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汶川地区大型滑坡体的特点,取龙门山系的一处大型滑坡为例,结合前期勘察的资料及工程地质条件,对该大型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查明了滑坡的发育条件及其分布特征,同时对滑坡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开展了滑坡稳定性系数和推力计算,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滑坡总体稳定,局部有失稳的可能。在未来持续暴雨的作用下,可能出现局部变形加剧,稳定系数进一步降低,考虑到G213线对汶川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一定的工程治理措施是必要的,最后结合滑坡的特点为其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7.
《防灾博览》2011,(4):18-19
丁国瑜,地震地质学家,生于1931年9月19日,河北高阳人。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获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8.
2008年I2月1日下午,应薄景山院长邀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车用太教授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汶川地震及地震预测问题的反思”的学术报告。学院领导薄景山、刘春平、迟宝明出席了报告会,4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刘春平主持。  相似文献   
59.
CO2捕集与封存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关键的碳减排选择方案。将CO2注入油藏作为一种碳埋存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判断某一国家、某一区域或某一具体储层是否适合CO2地质封存开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必要在规划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前,对潜在的封存库进行封存潜力评估。本文在已有可公开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评估了中国陆上216个油田实施CO2地质封存的潜力,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满足埋存深度大于800 m的筛选条件下,当假设我国陆上油田全部用于CO2-EOR时,CO2封存潜力约3.6 Gt;当陆上油田全部视为废弃油藏处理时,CO2理论封存潜力约4.6 Gt。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油藏封存CO2潜力巨大,占陆上油田CO2封存总量的60%以上;同时这里CO2集中排放源分布密集,排放源和封存地间的匹配性良好,可以减少CO2运输和封存成本。在这两个地区可以优先考虑实施油藏封存CO2项目。  相似文献   
60.
环保小词典     
《环境教育》2010,(9):84-84
<正>《环境科学大辞典》是一部以环境科学为主的大型专业辞典,主要供环境科学工作者,以及广大理、工、农、医、法律、经济、管理等专业工作者使用,同时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释疑解惑之用。辞典全面收录了环境科学基本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