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81.
应急物资的合理储备和运输分配是应急管理中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重大风险处置过程中,应急物资调配极易因拥挤而发生时间延迟,故考虑其拥挤情景的约束极为必要。然而,当前考虑拥挤约束以及结合区域加以实证的应急物资调配研究成果偏少,其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因此,该文提出了拥挤约束型城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网络功能优化问题。基于排队理论设计拥挤约束条件,并从覆盖半径内需求满意距离递减、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通达程度复杂化等视角,对传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功能优化模型加以改进,构建了拥挤型单目标无容量限制设施选址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的启发式算法。把所构建模型应用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网络优化,并从城市群、多影响以及等级优化视角提出拓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82.
为识别物资保障协作体系中的关键主体,提高应急组织效率,在考虑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基础上,利用包以德(OODA)循环理论构建应急物资保障协作框架;根据主体在协作环形成以及协作效能发挥中的贡献度,建立关键主体的识别方法;以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发展为实证案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协作网络中的3个关键主体为信息主体S3、信息主体S5及执行主体I18,超过70%的协作环结构较为复杂。信息主体的数量最少但平均协作效能最高,执行主体对协作环规模扩大有重要作用,决策主体则在协作效能发挥中优势明显。任务传递过程中3类协作关系的效能分布均衡;而在任务协同过程的3类协作关系中,执行配合的关系数量最多且发挥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483.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决策者易产生过度自信倾向,使应急医疗物资调配环节产生决策偏差。针对这一问题,重点考虑过度自信中的过高估计类型,将疫情防控与物资供应相关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应急物资供应链内部子模块的因果反馈关系,建立过度自信影响的应急医疗物资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2020年武汉的防疫实例仿真,探索过高估计因子、政策性产能扩大程度对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影响,寻找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效率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提高政策性产能扩大程度会增强指定区域范围内的总生产能力,促使供应主体库存、医疗物资集散点库存和需求满足率随之增加;而过度自信所带来的信息不完全传递,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灾区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484.
为了优化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物资储运区布局,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在分析物资储运区特殊性的基础上,考虑其日常运营阶段和应急救援阶段的不同物流需求,提出了基于改进系统设施布置(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SLP)方法的两阶段物资储运区布局优化模型,添加虚拟功能区并将交通系统纳入约束条件。然后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通过Anylogic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SLP方法设计的物资储运区最优布局未造成拥堵,功能区作业效率明显提高,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提出的储运区布局方法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案,提升应急救援中心各功能区作业效率,对我国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5.
江宁区应急管理局重点对辖区内涉及保障公共事业运行、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相关生产运行的企业,进行上门服务指导,提供安全技术支持,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正常运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充分的物资保障。  相似文献   
486.
为科学制定城镇防汛物资代储方案,针对城镇洪涝灾害呈周期性随机发生的特点,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研究政府与企业联合储备和持续维护的过程来保障应急处置需求,进而构建政府单一储备决策、政企联合储备决策和Stackelberg决策下的政企维护水平模型,分析维护水平对物资损耗程度和系统利润的影响,并利用Mathematic软件,以2016年武汉城市内涝为背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政企维护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物资损耗,政企联合储备决策优于Stackelberg决策和政府单一储备决策,在政企联合储备决策下政企双方维护水平、物资存量及系统的总利润可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487.
近年来,金湖县应急管理局重点抓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房屋保险、理赔落实、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效提高了防灾减灾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水平。着力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县、镇(街)、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好全县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填报和录入工作,全县共计153名灾害信息员的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国家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数据库。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业务水平,确保灾情报送工作不断档、不脱节。  相似文献   
488.
为探究灾后初期应急物资调度过程中不同灾区之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引入不公平厌恶效应模型,量化灾民公平偏好心理,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构建公平效用最大、综合物流配送成本最小的多目标应急物资调配模型。设计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汶川地震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保障灾区的物资满足率和公平性,公平损失与效益损失之间是悖反关系,效益比公平更为敏感,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公平损失和效益损失的偏重程度合理规划调度方案,确保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稳定灾民的心理情绪。研究成果对灾后初期多受灾点多配送中心的应急物资调配决策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89.
张威涛  徐漫辰 《灾害学》2024,(1):140-145
城市避难场所与应急救助设施的协同布局,是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先通过厘清避难场所在传统职能运行基础上,从灾害暴发期至缓解期参与治安消防、医疗救护、物资供应等应急救助的行动机制,构建以避难场所为核心空间节点、多方专业救助设施紧密联结的“避难协同空间系统”;再提出灾害风险评估、空间规划决策、规划实施保障的三段式避难场所和救助设施协同规划路径和策略,以此落实避难场所和多方救助单位之间行动兼空间上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490.
为了满足新冠疫情防控的应急性需要,基于传染病扩散模型提出了一种物资配送方案周期滚动优化模型。该模型结合医疗物资外源补给和点对点运输的特点,考虑疫区医疗物资数量和物资配送时间对新冠疫情扩散的影响,以最小化感染人数和使用车辆数为目标,联合决策配送中心物资补给数量、疫区物资配送时间及配送量。根据所提出的多目标模型的特征,提出了两阶段优化方法,分别采用同步扰动随机逼近算法与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结合具体算例将所提方法与其他配送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策略,所提优化模型可有效减少13.9%~40.0%的感染病例和17.6%~30.0%的调度车辆,优化后的周期滚动决策方法,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有效避免了配送中心出现“爆仓”现象,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