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武汉市新洲区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武汉市新洲区1996—2004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进步、畜牧业及工业发展是新洲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2.
《环境教育》2015,(4):101
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系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附属中学,湖北省示范高中。学校创建于1954年,地处波光潋艳的东湖之滨、绿树如被的喻家山、马鞍山下,有"园中园、校中校"之美誉。校园环境得天独厚,文化资源首屈一指;人文底蕴厚实,学习氛围浓郁,是莘莘学子倾心向往的"人才摇篮"。学校把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规划、科学决策、持续投入,实施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亮化  相似文献   
83.
武汉市灰霾天气特征分析及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能见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市2013年灰霾日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对灰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武汉市灰霾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对灰霾日能见度进行了多因子综合预测。实验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短期预报中,±1 km、±2 km、±3 km误差范围内预报正确率分别达到733%、867%、967%,平均绝对误差在1 km内,实现了灰霾能见度高精度预报,优于多种预报模型。在第2、3天±3 km误差范围内的能见度预报准确率都达到90%,中长期预报能力较强,模型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4.
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方法分析武汉市1996~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特征并对其进行障碍因素诊断。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0年武汉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土地结构表现为汉口—武昌—汉阳—郊区圈层式递减分布特征,生态效益总体上表现为北高南低的特征,土地集约利用的投入水平呈现以江汉区为核心的圈层式递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可持续指标表现为江北片-江南片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障碍因素诊断得出具体影响各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85.
为验证城市空气污染物排放及协同控制后的周期性规律,利用小波变换对武汉市2013~2020年共计2421d的逐日PM2.5、PM10及臭氧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情况逐年改善,PM2.5浓度年均值由80.5μg/m3降至45.3μg/m3,超标比例由44%降至11%;PM10浓度年均值由113.6μg/m3降至72.6μg/m3,超标比例由22%降至2%.臭氧污染未有明显改善,浓度年均值在90~100μg/m3间波动.PM2.5、PM10与臭氧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PM2.5浓度主周期300d、次周期140d左右;PM10浓度主周期300d、次周期125d左右;臭氧浓度主周期300d、次周期143d左右.PM2.5与PM10的周期与位相均相...  相似文献   
86.
湖泊是集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抵御洪涝灾害、改善微小气候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水域,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武汉市湖泊侵占与洪涝灾害现状发现,武汉市湖泊侵占现状严重,面积锐减,从而影响了湖泊在防洪排涝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造成了武汉市历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原因之一。2016年的洪涝灾害应该进一步敲醒警钟,保护武汉市湖泊资源迫在眉睫。为政府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科研机构保护武汉市湖泊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受到城市内涝灾害的困扰,2016年武汉暴雨甚至造成全城瘫痪。为了缓解武汉严峻的内涝形势,根据此次武汉内涝状况,分析了内涝灾害的成因,并探讨了武汉城市内涝灾害防治的新思路,即结合"海绵城市"与"PPP模式"提出了针对武汉市完整的内涝灾害防治体系规划。该体系将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有机结合,可为城市内涝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高勇 《中国安防》2013,(Z1):28-31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公安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全国各地的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武汉市城市级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之眼"天网工程的建成使用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实效,为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提供了新利剑。那么,"智慧之眼"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其对于治安防控和社会管理发挥了哪些作用?未来其又会有怎样的功能扩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89.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内涝灾害,有137个城市遭遇3次以上内涝。  相似文献   
90.
武汉20世纪90年代暴雨异常的物理环境变化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汉1951-2000年50年暴雨日数资料,应用Mann-Kendall统计方法对暴雨邓列进行年限突变检验。揭示出武汉暴雨在1979年发生突变,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出现频数明显上升,强度增大,90年代达到最大,同时指出武汉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异常的显著特征,着重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太平洋海温等重要物理环境因子的突变出发,探讨造成20世纪90年代武汉暴雨异常的物理变化背景,结果表明,在武汉暴雨异常多的90年代与暴雨异常少的70年代,所对应的大气,海洋环境背景显著不同,90年代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是处于几十年中正异常最大的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南,偏强,西伸脊点偏西,东亚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维持稳定的阻塞高压形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SST)出现最大正距平,为近50年来的异常增温时期,厄尔尼诺(ENSO)事件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