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测量水体流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一些常用流量计不能满足各种水体的流量测量,使用流速仪法测量水体流速从而计算出流量成为常用手段。以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使用的Flo-mate2000型流速仪为例,阐述如何使用流速仪测量并计算出各种排放方式下的水体流量,以及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2.
由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城市洪涝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洪水作用下的人体稳定性条件,能为洪泛区规划、城市防洪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以往提出的人体稳定性条件,通常忽略人体所受浮力作用并假定来流沿水深均匀分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洪水中人体稳定性条件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了洪水中人体的受力特点,根据人体结构特点计算不同水深下人体所受的浮力,同时结合河流动力学中泥沙起动的理论,推导出洪水中人体发生滑移及跌倒失稳时的起动流速公式;然后采用一小比尺的人体模型开展一系列的水槽试验,得到不同失稳及水深条件下人体的起动流速,用于率定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同时采用模型比尺关系及率定后的计算公式分别估算人体原型在不同水深下的失稳条件;最后采用已有真实人体的水槽试验结果重新率定人体滑移及跌倒失稳时的参数,结合人体模型的试验成果,给出了儿童及成人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失稳区间。基于真实人体试验的率定结果因考虑了人体在洪水中能逐渐调整站姿适应来流的过程,故结果偏于危险,而本文模型试验的率定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63.
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结皮是黄土高原地区坡面水土流失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目前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仍不明确.在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通过径流小区放水试验,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了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混合结皮(藻+藓)以及藓结皮4 种类型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较裸地显著降低了初始产流时间,三者的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地分别减少89.0%、96.2%和96.0%;而藓结皮则较裸地显著增加了初始产流时间.② 浅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较裸地显著延长了退水持续时间,其退水持续时间分别是裸地小区的2.28和2.13倍;而深色藻结皮的退水持续时间与裸地差异不显著.③ 深色藻结皮和藓结皮的径流流速较裸地分别降低了29.1%和67.3%;藓结皮的径流流速显著低于其他生物结皮小区;各生物结皮小区的径流深与裸地均无显著差异;浅色藻结皮的径流深显著高于深色藻结皮.④ 不同类型的生物结皮较裸地明显改变了坡面产流过程和径流量;浅色藻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显著高于裸地,深色藻结皮和混合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较裸地差异不显著;浅色藻结皮小区的径流系数是深色藻结皮小区的2.44 倍,差异显著;放水时段内,藓结皮小区没有径流流出.以上结果表明,生物结皮是坡面产流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与生物结皮的发育阶段和生物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64.
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水文节律独特,水位和流速是其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关键因子。为探究其水位和流速时空特征,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模型,利用五河及湖口水文数据、气象数据及湖底高程作为输入条件,模拟出鄱阳湖的枯水水文统计年(2010-07-01~2011-06-30)水位和流速时空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1)星子等4个站点拟合程度较好(r20.85),达到了复杂湖库水动力模拟的精度。(2)高水位期,湖区水位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水深直接受湖底高程影响,自上游至下游呈逐级递增;低水位期,鄱阳湖水位在空间上出现明显差异,湖区外缘水位至入江水道逐级递减,水深分布空间差异不大,仅入江水道处水深明显高于其他水域。(3)流速也包括一系列时空变化特征,如高水位时期流速小于低水位时期;除大水面时期外,深水道流速大于主湖区;高水位时期上游流速略高于下游,但其他月份,北部入江水道流速均大于南部湖区等。(4)流速与水位关系密切,且不同水位对应流速大小及分布有所差异。鄱阳湖枯水水位和流速模拟分析可为大型湖库枯水水情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针对陶瓷行业烟气"超净排放"须达到的标准(颗粒物浓度小于5 mg/Nm3)要求,创新设计管束除雾器流速调控装置结构.方法 在脱硫塔管束除雾器流速调控装置的出口末端均匀布置多组调节阀门,根据实际工况烟气量通过调节延伸在塔外的调节杆控制阀门启闭的数量,进而控制通过管束除雾器的总烟气量,实现单筒管束除雾器的筒内流速在设...  相似文献   
66.
河道中修建丁坝将改变丁坝附近的水流流态,形成复杂的三维水流,可能影响坝头附近的船舶通航安全.为研究丁坝断面的三维流速分布、坝头附近的流态特征以及丁坝存在对通航的影响范围等问题,在概化模型水槽中进行试验研究,利用多普勒测速仪对丁坝断面流速进行测量,分析丁坝断面三维流速分布资料,发现距离丁坝头部一定范围处,丁坝断面横向流速的变化率趋近于0,并以此范围作为丁坝对水流运动及通航的影响距离.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丁坝对通航影响距离与随弗汝德数、压缩比等参数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67.
纳滤膜在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纳滤膜技术处理MBR二级处理后出水,研究纳滤膜在垃圾渗滤液应用中回收率及进出水COD变化情况。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当MBR出水COD小于800 mg/L~900 mg/L,纳滤膜出水COD小于100 mg/L;纳滤系统直通式运行回收率40%~50%;内循环式运行回收率75%~80%,浓缩段回收率9.3%~11.8%,总回收率80.4%~82.0%;根据膜面运行流速要求,进膜的流量需大于8 m3/h;进膜压力、进水流量和循环流量是影响膜通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8.
以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回水区为特征区域,研究三峡水库回水区水动力条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根据三峡水库的调蓄过程,在175 m高水位、小流量、低污染负荷和145 m低水位、大流量、高污染负荷两种设计条件下模拟澎溪河水体断面平均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浓度和叶绿素a(Chl a)含量。研究表明:澎溪河回水段从上游到下游的CODMn、TN、TP浓度有增加的趋势,在接近河口处有趋同于长江水污染物浓度的趋势。145 m低水位的大流量、高污染负荷设计条件下Chl a含量较高,在弯道下游和河道水面开阔的高阳、双江大桥断面的流速减缓区段,出现Chl a含量峰值。拟合澎溪河水体流速及Chl a含量相关关系,在枯丰两种设计条件下建立水体流速(V)与Chl a含量(S)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S=0186 0〖DK〗·V-0353 6(相关系数r2=0838 0)和S=10844 9〖DK〗·V-0293 9(相关系数r2=0825 4)。模拟结果表明:加大水体流速有利于抑制Chl a含量。通过改变水动力条件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多点网格流速在线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气流速是CEMS监测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污染物排放总量。由于受安装场地的限制,同一烟道截面流速分布不均匀,单点测量难以真实反映断面流真实流速。根据某电厂流速监测现状,结合Fluent软件对烟道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和手工网格采样理论,提出多点网格在线流速测量方法,明显提高流速测量精度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0.
针对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烟道中流速分布对净化方法的效率和排放总量计算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制的组合式流场的流速采样枪和国标方法对某电厂矩形烟道进行了烟气在烟道中流速分布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式流场的流速采样枪在烟道同一断面上各测点进行同时、同步、多点测量,其测量数据既能反映同一断面各测点上的流速特征,又能反映断面上各点的均值。组合采样枪各测点的伸入深度与流速之间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60 6,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烟气流速在烟道分布相当不均匀,呈现高流速、中流速、低流速3个区域。烟气流速由烟道内侧向外侧逐步增大,由内侧3 m/s,增加到外侧16 m/s。烟道顶部流速要高于烟道底部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