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6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516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A novel adsorbent based on iron oxide dispersed over activated carbon(AC) were prepared, and used for phosphat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The influence of pre-oxidation treatment on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phosphat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iron-containing AC were determined. Two series of ACs, non-oxidized and oxidized carbon modified by iron(denoted as AC-Fe and AC/OFe), resulted in a maximum impregnated iron of 4.03% and 7.56%, respectively. AC/O-Fe showed 34.0%–46.6% higher phosphate removal efficiency than the AC-Fe did. This was first attributed to the moderate pre-oxidation of raw AC by nitric acid, achieved by dosing Fe(II) after a pre-oxidation, to obtain higher iron loading, which is favorable for phosphate adsorption. Additionally, the in-situ formed active site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which was derived from the oxidation of Fe(II) by nitric acid dominated the remarkably high efficiency with respect to the removal of phosphate.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adsorpt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10.53 and 18.88 kJ/mol for AC-Fe and AC/OF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mass transfer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were simultaneously occurring during the process and contribute to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992.
993.
页岩气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方法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物理方法是页岩气勘探中最有效、最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在调研国内外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页岩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勘探中最有效的地震和测井法对页岩气的响应特征,讨论了常规油气勘探中已获得成功的电磁法、重磁勘探以及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对我国页岩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使得废旧家电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不合理处置和回收会给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因此,广泛开展废旧电器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使这些宝贵的二次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对保证人类所需生产和生活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中国废旧家电年废弃量及回收利用价值,总结了处理废旧家电的基本技术特点及中国处置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工艺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95.
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及物理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和热值的分析,得出了生活垃圾成分及物理指标的均值区间,结果显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组分和易燃烧组分比例较高。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热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区域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成分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与生活垃圾的物理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生活垃圾含水率、容重、砖瓦陶瓷类含量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性显著,表明区域因素对生活垃圾成分、含水率、容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将会给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生活环境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污水处理技术的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几个分类上简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各技术指标和应用,并指出城市污水处理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防护性有机涂层失效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目前国内外防护性有机涂层失效研究现状,总结了该领域在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力学因素对涂层耐久性的影响,综合评价涂层防护性能的表征方法和预测涂层失效的数学模型等方面的若干新进展。扼要叙述了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需求,提出了针对未来研究工作的若干建议,包括应更重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叠加不同环境因素的加速模拟试验研究环境因素在涂层失效中的协同效应。研究不同形式、不同大小的载荷对涂层失效机理的影响,研究力学因素、老化因素和腐蚀过程在涂层失效中的交互作用。利用涂层防护性能物理、化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建立预测涂层防护性能下降的数学模型,以实现涂层性能评价和涂层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998.
千岛湖湖泊区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14  
千岛湖是典型的亚热带人工深水水库.为了解水库的物理特征,于2011年对水库温度、溶解氧(DO)、pH值、浊度、有效光合作用辐照强度(PAR)和叶绿素a的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水库表层水温在10.4~32.7℃,在4~12月间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夏季形成明显分层,是典型的亚热带单混合水体.水温分层结构对DO、pH值、浊度、PAR和叶绿素a的垂直剖面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水体溶解氧出现显著的分层现象,且温跃层内DO浓度较低,冬季底层溶解氧出现暂时周期性缺氧;浊度在温跃层内达到最大值,其表层大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叶绿素a含量表层含量较高,且温跃层以下水深维持较低水平,这说明水体分层对水库水质的变化起重要作用.此外,水体光合作用最强处在5~10 m左右,此深度适合藻类生长,这为分析千岛湖水体蓝藻暴发取样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秸秆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世界经济对能源的巨大需求,而传统的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已无法满足供应,人们的目光开始聚集到新能源领域。其中使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实践应用并不理想,这涉及诸多因素,其中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秸秆预处理是提高秸秆原料利用率,加大产气量,缩短启动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是安全填埋技术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的危害和国内外室内外沉降监测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室内沉降监测主要运用测渗计和自制设备监测室内试验沉降。填埋场室外现场监测技术包括沉降板、沉降计、沉降剖面仪和水准仪等。通过对各种监测技术的比较,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探地雷达等地球物理方法将成为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