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尤小锋 《环境技术》1996,14(5):31-32
从干湿球法测量相对湿度的原理出发,讨论了影响湿度测量的几种因素,并给出减少测量相对湿度误差的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2.
杭州城市大气消光系数和能见度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杭州市能见度下降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在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PM10、PM2.5)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观测,结合晴天天气条件下的大气能见度,推算污染物和水汽分子对大气的消光散射,发现细微颗粒物的散射消光特性对杭州市能见度下降起主要作用,并得到能见度与细微颗粒物浓度比值(PM2.5/PM10)的关系;分析了大气能见度和消光系数与PM2.5/PM10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3.
分析了2017-11~2018-01在青岛采集的气溶胶样品中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浓度,讨论了来自北方快速移动的干冷气团(NS)和局地停滞性暖湿气团(LS)中气溶胶P浓度和溶解度的差异及其原因.TP浓度在NS和LS气溶胶中分别为(137.3±49.3)ng/m3和(115.8±45.8)ng/m3,DTP对TP的贡献(即P溶解度)分别为(20.7±5.6)%和(45.9±15.7)%.DTP中以DIP为主,其贡献在NS和LS气溶胶中分别为65.6%和55.3%.NS气溶胶中人为源P对TP的贡献为69%,略低于LS气溶胶中的72%.LS气溶胶中较高的酸化程度和相对湿度(RH)以及较慢的气团传输速率是其P溶解度显著高于NS气溶胶的原因.RH<60%时,无论酸化程度高低,P溶解度不超过30%;RH>60%时,酸化条件下,高的相对湿度和低的气团传输速率有利于显著提升P溶解度.因此,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可能提高了我国近海大气生物可利用P的入海通量.  相似文献   
114.
中国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气候重建基本都集中在温度方面,基于树轮宽度的水文气候研究鲜有成果,不利于全面理解亚热带地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北亚热带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宽度指数与上一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r=?0.68,p<0.01)。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大别山地区1846—2010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达到46.4%(调整自由度后为45.3%)。在整个重建时段中存在3个湿润期(1891—1903,1905—1921和1950—1993年)和3个干旱期(1868—1890,1922—1934和1994—2005年)。同时,重建序列与采样地周边区域旱涝指数以及天目山的相对湿度重建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高度相关,说明过去165年间中国东南亚热带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较为同步。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研究区及周边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综上,利用树轮宽度指标重建的大别山的相对湿度变化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干湿演化历史提供了参考依据,完善了时间尺度上亚热带地区相对湿度数据,同时也证实了亚热带1990年以后干旱化趋势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5.
湿热试验箱是用于模拟产品使用、贮存环境的重要设备,其基本参数的失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湿热试验的结果,为此,需定期对湿热试验箱基本参数进行检定调整。本文针对湿热试验箱的结构特点,对其基本参数的调整技术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6.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温湿度计观测温湿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在逐步取代常规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从气象学和气候学以及各行各业的观点来看,为了得到新旧两种观测系统间的差异,将他们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大气探测自动化进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在统一的气候资料存档和管理原则下,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使之得出的气象数据更精确、可靠。为更好地为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提供环境数据保障,通过一个月的自动气象站温湿度与人工的温湿度计数据的对比,得出在显著水平α为0.05时,两种观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7.
干湿球法湿度测量精度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干湿球方程和误差传递原理提出了干湿球法相对湿度测量精度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干湿球温度及精度准确地计算出相对湿度的精度,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该方法还能够推广到其他相对湿度精度计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8.
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西四环旁侧城市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测定的方法,分析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负离子水平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市带状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均较明显;清晨时段负离子浓度较高,中午时段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7月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12月最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4、7月)、显著正相关(12月),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空气含菌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9.
大气离子是由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产生,并且它们的浓度在不同环境场所下差别很大。以我国南部沿海某省份作为研究区域,挑选了近10处有代表性的环境场所进行为期一周的实测和研究,收集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数据。研究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风速、水、植物、相对湿度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其次是风,最小的是气温。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议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0.
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生态环境》2014,(6):979-984
大气离子是由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产生,并且它们的浓度在不同环境场所下差别很大。选取我国南部沿海某省份作为研究区域,挑选近10处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场所进行实测研究,收集了空气正、负离子浓度、风速、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材料和植物负离子浓度等数据。实测数据表明:地面上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地理环境因素(瀑布、海边、峡谷、乡村田野、郊区旷野、县城等)不同差别很大,其中瀑布〉海边〉峡谷〉溪流〉县城;同时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风速、水、植物、相对湿度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空气的摩擦可以有效显著地增加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两者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2)水体在撞击和喷射过程能加快正负电荷的分离,水速流动地越快,相应摩擦产生的电离能越大,周边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就越高;同时随着距离的衰减,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也在不断地降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和配置相关,其中高处复层结构植物〉低处复层结构植物〉低处单层结构植物。4)相对湿度与空气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相关性。5)温度与空气负离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6)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风速能使人感到舒服,有益于人体的健康。7)自然生态环境整体而言,空气负离子浓度大,空气清洁度均为A级最清洁。通过结果和分析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以重要的启示,因此作者从城市规划层面进一步提出以下建议:1)以自然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值为参考标准研究城市环境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进行符合气候和生态资源运行状态的设计,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城乡规划建设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2)加强自然通风、增加水体景观设计以及扩大绿地并减少不必要的硬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