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5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长江流域自然灾害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产业带,又是我国自然灾害严重区域。水灾和旱灾已成为流域常发广布灾害,年均受灾和成灾面积约占全国总受灾和成灾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流域内旱灾成灾面积大于水灾面积。常发灾害与突发重大灾害给流域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灾害是环境质量的一个函数。长江流域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退化有密切关系。对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已成为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2.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耕地有限且以山丘坡耕地为主,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通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环境容量等级系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基于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建设作用下的长江上游流域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的变化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在2010、2015、2020年时总体上都能承载3种生活类型条件下的人口数量,3种生活类型下的容量等级基本都在“3”以上,即达到“满足”水平,并呈现出向“富余”水平提高的趋势,这表明尚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的土地承载力是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在可承受的生态阈值之内,为长江上游流域及我国广大山丘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3.
强调指出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本世纪末或更长时期内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论述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必要性和长江流域的资源秉赋,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基本构想以及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4.
周围 《环境教育》2008,(9):52-52
2004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一份新近报告显示,由于水坝建设威胁淡水生态系统,全球有21条河流及其流域生态严重退化,中国长江流域不幸排名第一。该报告说,在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上建成、拟建或在建的水坝有46座(主要在其上游金沙江),长江是世界上拥有拟建或在建水坝最多的河流,这严重影响了长江的河流生态。  相似文献   
95.
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对河流的连通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高坝水电站对鱼类的阻隔作用明显。修建过鱼设施是减缓阻隔不利因素的有效措施。通过介绍鱼闸、升鱼机和集运鱼系统这3种高坝过鱼设施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其在国外应用的效果,并借鉴国外的建设经验,指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高坝过鱼设施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为缓解水电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
《环境保护》2012,(13):43
6月21日,"携手同行合力拯救——呼吁保护长江江豚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发布会由国家农业部渔业局指导,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和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来自长江流域豚类自然保护区等单位代表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专业专家、院士与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人士近200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先生在会议中讲到:"长江江豚的保护已经不单纯是一个  相似文献   
97.
简述了PFASs在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环境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探讨了其生物蓄积效应、淡水生物毒性效应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PFASs广泛赋存于长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的干流和支流及湖泊之中,其平均值低于我国其他主要流域;PFOA在长江流域内环境浓度最高,而PFOS在近10年环境管控措施下浓度降至极低,PFBS、PFBA和PFHxA等短链物质正作为替代物使用,可能在未来出现升高趋势。长江流域内水生动物(包括食用鱼类)能够从环境中富集PFASs并通过食物链传输,在其血液、肌肉和内脏中蓄积。虽然目前长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表明PFASs总体上风险为低级,但局部高浓度地区仍可能对敏感生物造成基因表达受损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8.
郭耕 《环境教育》2007,(3):32-33
麋鹿曾仅产中国.原产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后由于生境的变化.湿地日益减少,再加上人为大量捕杀,曾一度在本土宣告灭绝.后来在有识之士的帮助下.在我国成功的“重引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对长江干流水资源的依赖性增加,加大了长江水资源利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0.
正2014年9月25~28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承办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及灾害预警"研讨会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十届编委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虞孝感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馆长钟永恒副主编主持,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克林研究员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