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42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53篇
综合类   797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北方地区典型天气对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西山几种游憩型城市森林为例,在一年四季选择典型天气条件,对4种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进行全天24h监测,研究北方地区不同季节典型天气因素白昼不同时段对不同结构的城市森林内不同粗细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降雨使大气颗粒物浓度减少,尤其粗颗粒物(TSP只为连续晴天的0.58~0.68),所以雨后晴天粒径较小的颗粒物所占比例会增加.不过,有时在雨后的夜间由于空气湿度大大气颗粒物浓度也会增加.雪能够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雪后晴天”4种粒径颗粒物浓度均只有连续晴天的0.2倍.多云和雾霾天气使大气颗粒物污染加重,尤其在夜间;雾霾和多云对小粒径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效果明显.夏季高温高湿静风、闷热的“桑拿天”能使郁闭度较大的林地内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浓度及其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PM2.5的浓度是“连续晴天”的2.53倍.风在雨后能使大气颗粒物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减少,而在天气干燥时刮风会增加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且多云会加重干燥天气刮风后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春、冬季林地裸露的落叶阔叶树在刮风时大气颗粒物浓度较四季常绿、地表覆盖物多的针叶林高,夏、秋季桑拿天和雾霾天郁闭度大的侧柏林大气颗粒物浓度较林地结构开阔的黄栌林高.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产力以及土壤条件均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菌根类型和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探讨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菌根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演替系列上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菌根化根系、菌根类型和菌根真菌孢子密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已有的群落信息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在森林演替过程中菌根资源的变化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各演替阶段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菌根化比例接近70%,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优势菌根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处于演替初期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以丛枝菌根为主,占菌根总数的78%;演替中期的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外生菌根占有绝对优势,占75%,是丛枝菌根的3倍;演替顶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的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的比例相当。马尾松林的菌根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20 g风干土壤中的孢子数量高达2 925个,是针阔叶混交林的2.5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2倍。演替系列上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菌根类型的差异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尤其是林下的灌木、草本层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马尾松林具有较丰富的草本植物和较高的草本层密度,并且该森林的土壤相对贫瘠,这些条件都有利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草本植物的根系形成丛枝菌根并产生大量孢子。针阔叶混交林中外生菌根的优势主要受该森林中外生菌根植物在群落组成上的绝对优势影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因此该森林呈现了两种类型菌根优势相当的现象。该文的结果表明,随着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菌根资源在类型上会出现较大的分异,而这种变化受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结构的影响,与土壤养分状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菌根组成的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3.
金钟藤在海南和广州的爆发成灾严重威胁着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不同林型被金钟藤入侵的程度不一样,干扰严重、透光度较高的次生林容易被入侵,而自然林则不易被入侵。本研究比较金钟藤幼苗在海南五指山干扰林及自然林下土壤上生长的差别,以说明是否土壤性状的差别可部分解释金钟藤入侵性的差别。于2011年11月在五指山自然林和干扰林山坡分别取土及表层凋落物,带回实验室放入花盆中。一半的花盆中加入活性炭以检验凋落物可能释放的化感物质对金钟藤幼苗生长的影响。金钟藤种子经萌发后种入花盆中。在14.72%的透光度及排除地上部分天敌的条件下,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7在大棚内种植8个月后收获、烘干并称重。结果表明:自然林土壤的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高于干扰林土壤,而有效磷含量低于干扰林土壤,说明土壤资源并不是在干扰林下更高。在自然林土壤生长的金钟藤幼苗地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96±0.14 g、3.22±0.31 g,比在干扰林土壤生长的生物量略大(1.129±0.135 g、2.93±0.357 g),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地下:t=1.881,P=0.072。地上:t=0.662,P=0.539);添加活性炭以吸附凋落物化感物质并不显著改变金钟藤地下、地上部分生物量。本实验说明,在一定的光照及排除地上部分天敌的条件下,仅是自然林下的土壤本身并不能抵抗金钟藤的入侵。然而,在野外观察到金钟藤种子可以在自然林下萌发但幼苗却难以存活,说明其他因素造成了金钟藤幼苗的死亡。未来研究这些因素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森林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仅次于CO2,约为25%。大气甲烷可以被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吸收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甲烷氧化菌是以甲烷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但森林土壤在全球甲烷核算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相对活性。甲烷氧化菌的研究集中在环境对氧化能力的影响和自身氧化能力上。大气甲烷氧化过程为高氧化能力低亲力氧化,受到一些因子,如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pH、氮肥等的影响,具体机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土壤通气状况受土壤质地与土壤水分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可能改变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进而影响土壤甲烷氧化。植物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境的作用或化感作用影响土壤甲烷氧化。土壤动物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目前排放清单中仅有白蚁是全球甲烷核算所包括的。从甲烷氧化菌的分类出发,对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的机理、菌的生态分布及甲烷氧化的影响因素、时空异质性、观测方法等作出了综述,为正确认识和准确预测森林土壤在一定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的甲烷氧化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冻融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地区秋末春初常常存在冻融过程,冻融过程影响土壤水分分布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冻融过程(-20~15℃)对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次冻融循环,冻融处理土壤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过程,冻融处理抑制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照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高于冻融处理(P=0.019)。在培养结束后,冻融处理的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88倍和1.96倍;冻融次数也是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35次冻融循环后,阔叶红松林和白桦林土壤中无机氮分别提高了2.10倍和2.81倍。冻融循环促进了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有利于土壤中有效氮的累积,为春季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氮素,但也潜在增加了土壤中无机氮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6.
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例,探讨了城市碳排放趋势预测的研究方法。采用最优增长率模型,研究了经济平稳增长的条件下,各市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量,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市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到各市净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上海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倒U型曲线,上海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北京和天津两市。北京、天津、上海的水泥碳排放量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北京每年的水泥碳排放量最大,且增长率也是3个城市中最大的。北京和天津的累计森林碳汇量不断上升,上海的累计森林碳汇量几乎为零。北京、上海、天津的净碳排放量仍呈倒U型曲线增长,但与不考虑水泥碳排放和森林碳汇时的情况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北京、上海、天津应重点减少能源碳排放,有效控制水泥产业碳排放,逐步扩大植树造林面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997.
论文以异地保护成本替代法计算森林生态系统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价值。栖息于四川省森林生境的濒危野生动物需要生存下去所必需的食物、水、居住环境等一切生存条件完全由人为提供、人为创造和维持的成本就是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的价值。论文以动物园饲养动物的基本成本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核算依据,得到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为15.45×108元/a。  相似文献   
998.
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法对川西亚高山3个典型森林群落(天然林、云杉人工林和桦木次生林)有机层和矿质层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积累量及净氮矿化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培养4周后,天然林、云杉人工林和桦木次生林土壤有机层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356.85%、258.33%和176.81%,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872.92%、326.25%和120.32%,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总体表现为天然林桦木次生林云杉人工林.方差分析表明,森林类型和土壤层次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矿化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土壤初始化学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森林转化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氮矿化潜力,主要体现在土壤有机层;川西亚高山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底物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实现林区夜晚信息互通的应急通信工具—多色强光手电筒,并对其构成、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森林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对防范和规避危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就如何做好森林消防安全和避险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