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43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102.
金沙江干热河谷几种引进树种人工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几种引进树种的人工植被(即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赤桉纯林、新银合欢纯林和印楝纯林)各层植被生物量与天然次生植被(坡柳-扭黄茅灌草丛)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各类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引进树种人工恢复的植被积累了大量生物质,总生物量大小依次为: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4491 t/hm2)>新银合欢纯林(3991 t/hm2)>赤桉纯林(3857 t/ hm2)>印楝纯林(1306 t/hm2)>天然次生林(935 t/ hm2)。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天然次生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层。(2)人工恢复植被的物种数均少于天然次生植被,而且不同植被的物种数和物种组成也存在差异。(3)各植被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印楝纯林>坡柳-扭黄茅灌草丛>赤桉纯林>赤桉×新银合欢混交林。在Alatato均匀度指数方面,各人工植被之间的差异不大,但人工植被与天然次生植被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高分一号多光谱影像,提取高原上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并结合两次全国湖泊调查数据集及气象资料,对1975年至2015年湖泊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青藏高原1 km2以上湖泊个数共计1210个,自1975年以来整体呈扩张趋势;雅鲁藏布江流域由于蒸发量的增大湖泊面积呈下降趋势;西藏内流区由于降水量的增加、蒸发量的减少和温度升高引起冰川融化,导致湖泊面积持续扩张。为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对环境气候波动的响应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内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气温等观测资料,依托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公式,计算了干旱河谷区陆面蒸发、可利用降水等水资源分量,并分析了各分量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干旱河谷区年均降水量723.7mm,而年均蒸发量高达479.5mm,降水量中有超过84.89%因蒸发而损耗;大气水资源分量P、E及PE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夏季各分量最大,多年平均值达404.9mm、239.9mm和164.8mm,各占全年的55.94%、50.04%和67.51%,而冬季各分量最小,占全年的比例也相应最小,仅为2.96%、4.06%和0.79%;大气水资源各分量年代际差异很大,20世纪60年代可利用水资源丰富,70年代相对偏少,80和90年代逐渐增加,进入21世纪后又呈现为偏少特征;未来干旱河谷区的降水量维持减少的概率较转向增加的概率要小,蒸发量将依然维持增加的趋势,而可利用水资源量会继续维持减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5.
选取地处长江三峡河谷(湖北侧)的香溪长江公路大桥桥位区(郭家坝站)附近沿江3个气象站、6个自动站多年的风速、风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峡谷对河谷内不同区域风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烟墩堡、郭家坝、庙堡等临江3站平均风速偏大、最大风速及极大风速出现大值频次偏高,狭管效应明显,其余非临江站则受局地地形遮蔽影响平均风速偏小、最大风速及极大风速出现大值频率偏低;在垂直方向上,150 m以下风速几乎没有明显的高度变化,实测风廓线指数几乎为0;桥位处阵风性强,阵风系数为1.56。  相似文献   
106.
李渤生 《绿色视野》2010,(10):59-61
彩虹瀑布无觅处 对地理科学工作者而言,白马狗熊的知名度极高,这并不是因为该地有一处古老的寺庙,而是西方人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发现的第一个瀑布就在白马狗熊附近。  相似文献   
107.
里外两相别     
沉洲 《安全与健康》2011,(12):40-43
后藏雅鲁藏布江广袤的河谷地带,是西藏的传统农耕地域,有粮仓之称。虎背熊腰的大山下不时点缀着白墙藏屋,河谷旁台地上,绣贴有一方方从嫩黄到熟绿变化着的青稞地,在高原煦暖阳光拂照下,鲜艳透亮;倘若再逢上早晨的炊烟氤氲在山麓  相似文献   
108.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问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对除常数之外的20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对较高的模型灵敏度影响因素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植物和沉积物相是硫丹在兰州河谷盆地环境污染的主要储库;大气平流输入和农药施用是研究区硫丹的主要输入源,沉积物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为研究区的主要消耗和输出途径;亨利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等化合物理化性质参数,以及沉积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参数对模型的灵敏度影响比较显著;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相差在一个数量级之内,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α-硫丹和β-硫丹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及归趋行为模拟.  相似文献   
109.
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 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①河谷区干旱化程度加剧,土壤凋萎温度(PWP)长达7~8个月,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②河流泥沙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元谋龙川江中游水文60、70和80年代泥沙量分别为3.81、5.32和6.65 kg/m3;③冲沟溯源侵蚀速度加快,如元谋地层上发育的冲沟 ,年均溯源侵蚀速度50 cm左右最大达200 cm,沟谷密度一般为3~5 km/km2;④典型地区裸岩化和石漠化劣地面积达10%~15%.由于植被生存系统退化引起土壤凋萎温度时间增长成为本区生态系统恢复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退化生存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在于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善.根据现有土壤和母质的残存情况,提出自然恢复、重建和改建等建设新的生态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具有北热带温度条件和长达半年以上的干季时间,植被生态系统具有破坏容易难的特点。在人为干扰下,以硬叶阔叶栎类为主的原始植被类型已基本消失,而出现大面积以禾草草类为主的退化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1)河谷区干旱化程度加剧,土壤凋萎湿度(PWP)长达7~8个月,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2)河流泌沙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元谋龙海上江中游不文站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