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海杨浦大桥是当时世界同类型桥梁中最长的斜拉索桥,为了掌握大桥的运行情况,确保运行安全,每年用在该桥上的养护管理费用相当可观,且程序繁琐。如何找到既简单实用,又节约费用,就能起到一定的养护监测作用的方法?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强震观测资料,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得到大桥的随机振动中某些振型的频率及阻尼比,在地震、台风过后或经一长段时间车辆运行之后,看其相应振型频率和阻尼比的变化,以达到维护监测的目的。从所得的结果看,此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用于大桥主塔等的养护。  相似文献   
22.
从B.A.Bolt博士得到一个关系式出发,采用一种新的量值转换方法,能够较方便地求得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并且利用江苏地区的DD-1地震仪的模拟记录资料,得到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ML≤4.0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0(单位为10-7Nm)与震级ML的统计关系式:logM0=(1.76±0.11)ML+(15.59±0.28)。  相似文献   
23.
土氡测量在地质灾害勘测中的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秋霞  刘快胜 《灾害学》1996,11(2):47-52
对土氡勘测中来自测量过程、勘测场地条件、气象因素方面的常见干扰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干扰机理,指出了定性及部分定量排除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常业军  程文瀼 《灾害学》2006,21(4):42-45
针对不同结构多层商住楼的具体特征,运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各类房屋未来的震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震害损失与投资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为进行这类房屋的结构选型、设计及工程投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重力挡土墙地震反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重力挡土墙的地震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进程;然后,对挡土墙地震反应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细致评述,包括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法、简化条件解析法、极限位移法、地震土压力简化公式、集总参数法、整体有限元法、现场地震调查、离心机试验、振动台试验和原型观测实验等;最后,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采用经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法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首先介绍地震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将结构的可靠度方法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可靠度方法进行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计算。以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作为整体性能指标,对某5层2跨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对应不同性能水准要求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旧路改造工程的特点出发,通过室内实验获取土力学参数并对沉降量进行预测计算.利用沉降仪、测斜管、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盒等多种测试仪器,选取有代表性的观测断面,对经过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的软土地基进行了高路堤施工期间的沉降与稳定观测,并提出适合工程特点的控制标准.从而达到控制路堤稳定、检验填筑质量、控制差异沉降、为路面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要求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要点,以满足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已成为最大的碳源,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成为碳循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和一年的涡动观测系统观测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Arc GIS)和通量计算工具(Eddypro及ART Footprint Tool)以及碳通量足迹模型分析了上海奉贤大学城碳通量足迹特征,基于此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包括以草本和木本等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自然系统),以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社会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风向上,碳通量贡献区范围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扩大。大气处于稳定条件下,非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1 100 m)比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780m)要大;当大气处于不稳定条件下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下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相差不大(最大范围分别为321和351m)。2)不同下垫面其源汇特征不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自然系统年碳通量均值为–4.1μmol/m~2/s,表现为碳汇;社会系统的年碳通量均值为8.6μmol/m~2/s,表现为碳源。3)自然系统的碳通量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U"型;社会系统的碳通量日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M"型。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大气二氧化碳有降低作用,结合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碳通量变化特征可以为以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立低碳城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0.
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介绍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述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常用工具———地震海啸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指出建立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不确定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方法,进行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的不确定性评估,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