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举  李婧  陈荣  沈莹 《生态毒理学报》2018,13(5):226-234
针对磷和微量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共同作用,研究不同磷源条件下锌对藻细胞生长与产毒的影响。实验选用铜绿微囊藻为藻种,分别以无机磷磷酸氢二钾(K_2HPO_4)、小分子有机磷甘油磷酸钠(NaGly)和大分子有机磷卵磷脂(LEC)为磷源,研究不同锌(Zn~(2+))含量对藻细胞的藻密度、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以及胞内藻毒素(MC-LR)的影响。研究发现:以NaGly为磷源时微量元素锌对藻细胞生长的促进效果显著,而以K_2HPO_4或LEC为磷源时,锌含量的变化对藻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APA不仅与磷源有关而且与锌含量相关,以LEC为磷源时的APA显著高于以K_2HPO_4或NaGly为磷源时的APA,且锌含量越低APA越低,以K_2HPO_4为磷源时锌含量越低APA越高,而锌对以NaGly为磷源时的APA几乎没有影响。磷源与微量元素锌对藻细胞的产毒均产生影响,NaGly有利于藻毒素的产生; LEC不利于藻细胞的产毒,但锌含量越低藻细胞的产毒量越多。综上所述,磷源与微量元素锌共同作用对藻细胞的生长与产毒产生影响,小分子有机磷NaGly与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程海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云南程海湖获得的“水华”藻类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肝毒性的微囊藻毒素,用NMR,MS等多种结构分析手段鉴定,证明主毒素是一种环状七肽,含有Adda,β-Masp,Mdha和Glu各一分子以及2个Arg残基。相对分子质量1038即为Microcystin-RR。进一步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发现此毒素有两部分,它们是同分异构体,区别仅在于Adda上的2个双键的构型差异。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义敏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117-119
研究发现滇池藻类以蓝藻为主 ,其数量在一年中的 4月最低 ,6月开始上升 ,在 8-1 0月达到最高。通过对藻类和滤液的不同浓度洗脱液的分析 ,在藻类和水体中都检出毒素峰 ,且集中在 50 %、60 %、 80 %的甲醇洗脱液中。藻毒素主要是MC -LR型 ,水体中的藻毒素来源于藻类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囊藻毒素降解菌、降解途径和影响降解的因素三方面,对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MC-RR在农田土壤中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典型微囊藻毒素MC-RR(10~400μg·L-1)在农田土壤(水稻土、赤红壤和咸田土)中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C-RR在农田土壤中的吸附均于4 h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4),液膜扩散是主要控速过程;各温度下(15、25、35℃)MC-RR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R20.827).水稻土吸附MC-RR主要为自发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其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赤红壤和咸田土吸附MC-RR主要为自发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其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土壤粘粒矿物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其对MC-RR的吸附能力,粘粒矿物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越低,MC-RR吸附能力越强.MC-RR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中难吸附,而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赤红壤和粘土含量较高的咸田土中易吸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一株具有降解微囊藻毒素一RR(MC—RR)特性的产芽孢菌株,采用加热富集芽孢菌的方法,从太湖分离到一株MC.RR降解菌CMl,该菌对MC—RR具有强烈的降解特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耐硼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b oronitolerans)。通过研究温度和pH值对菌株CMl降解MC—RR能力的影响,发现菌株CMl在60h将MC—RR由12.77μg/mL降解到1.67μg/mL,降解率达86.90%,最适降解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CMl菌株的胞外物质和胞内物质均能降解MC—RR,但胞内物质具有更强烈的降解特性,12h可以将7.27μg/mL的MC-RR完全降解。为丰富MC-RR降解菌纯菌种研究以及在去除水体中MC—RR应用研究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水体中MC-LR前处理过程中SPE柱的选择、水样pH值、洗脱液有机相浓度、酸度和体积等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优前处理方案。通过精密度和加标回收实验,得出该方法精密度为4.81%,加标回收率为98.96%。  相似文献   
18.
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淀山湖夏季微囊藻毒素的昼夜、区域、垂直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淀山湖上选择1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设4个采样深度,进行24h的4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氮(TN),总磷(TP),微囊藻毒素(MC)浓度,同时记录采样时的水温(TEM)、pH值、可见度(VDWB)、风向、风速.结果表明,MC分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区域差异,早晨和下午最高,西南水域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体现了光照、空气流动对MC分布的影响,同时MC的分布与总磷、pH值、可见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光照、空气流动外,影响湖水MC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湖水可见度和水中总磷的含量.表明光照、空气流动、水体总磷含量是影响夏季淀山湖水体MC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流态生物膜反应器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富营养化源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三阶、单阶气水顺流、单阶气水逆流生物膜反应器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特性.三阶生物膜反应器比单阶反应器更接近于推流反应器,对藻毒素的去除效率高于单阶反应器,且效果稳定.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h时,三阶反应器可有效去除85.9%的胞外微囊藻毒素与84.0%的总微囊藻毒素,对胞外微囊藻毒素-LR、RR与总微囊藻毒素-LR、RR的去除率分别为86.7%、81.7%与71.5%、80.5%.三阶生物膜工艺可用于富营养化源水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太湖微囊藻毒素年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太湖 6 个样点进行了为期 1 年的微囊藻毒素(MC)的监测,探讨了微囊藻毒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浮游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湖体中的全年变化趋势和藻类生长繁殖的全年变化趋势有共同之处,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但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峰值比藻类生物量的峰值略有滞后,并且在夏、秋季藻毒素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时期内,有明显的起伏;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蓝藻生物量呈高度相关,如果该样点藻类优势种为蓝藻,则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藻类总生物量亦相关;和浮游植物存在捕食关系的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与藻毒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