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样品前处理是整个样品分析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其目的在于减少杂质对待测物的干扰及对目标物进行富集。固相微萃取技术是集采样、萃取、富集、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近年来,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污染物监测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不同环境基质(水体、大气、土壤及沉积物)预处理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类型涂层材料(如纳米材料、离子液体等)与装置形式(如内部冷却固相微萃取、箭形固相微萃取等)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针对现阶段固相微萃取技术应用于不同环境基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将2004-2010年嫩江流域沿途13个气象站的降水量作为径流的主要考察因子,以嫩江最下游的白沙滩水环境监测站获得的氨氮监测数据为流域总体氨氮污染水平表征,分析了降水波动对嫩江流域氨氮污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江流域在年度内的氨氮质量浓度以枯水期最高,平均为(0.99±0.48) mg/L,在丰水期最低,平均为(0.58±0.08) mg/L.从年际总体变化趋势来看,2004-2010年嫩江流域氨氮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年内分布格局对嫩江流域氨氮浓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略有差别.在平水期,降水量变化对氨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在枯水期、丰水期,降水量的波动对氨氮浓度有较显著(Sig.<0.05)的影响.从年尺度上看,随降水量增加,嫩江流域中氨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磷酸三苯酯(TPHP)是一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作为溴系阻燃剂的替代品被大量生产和使用,近年来在环境及生物体中频繁被检出。已有研究表明TPHP主要经口暴露,引起人体不良健康结局。目前国际上还缺乏非致癌经口暴露参考剂量(RfD),严重制约了TPHP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该文综合现有文献报道,提取相关剂量效应数据,为TPHP开发了非致癌经口参考剂量(RfD)。现有TPHP流行病学、毒理学等相关研究表明,大鼠/小鼠经口暴露于TPHP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肾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发育毒性以及生殖毒性。针对不同毒性效应,使用贝叶斯BMD在线系统(BBMD)从哺乳动物毒性研究中得出相应起算点(POD),依据保守性原则,关键效应为10周龄雄性后代小鼠体重增加,POD为0.01 mg/(kg·d)。总不确定系数为1 000,包括种间(10)、种内(10)、亚慢性外推至慢性毒性(3)和完整数据库(3),最终推导得出TPHP的参考剂量RfD为1×10-5mg/(kg·d)。该文阐明了TPHP毒性文献收集、危害识别、剂量效应建模和RfD推导的详细过程,为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性参数推导提供具体可...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介绍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甘肃省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以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和干旱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耦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全省重度盐渍化土壤对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140亿元(1996年币值)。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盐渍化对土壤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目前还没有进行经济评估,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Hal-POPs),如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联苯(PCBs)、滴滴涕(DDT)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它们又是内分泌干扰物,是威胁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人们每天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且室内环境是Hal-POPs人体暴露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室内环境中Hal-POPs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及其机理等问题亟待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本文通过综述Hal-POPs在室内环境中的赋存水平和在人体体内的负荷水平及其半衰期,探讨了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尤其是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情况及其可能的机理,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前景,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太湖流域(江苏南部)无锡、常州、镇江3市经口介质(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共389个样品)中Cu、Pb、Cd等8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DDTs的污染状况进行实验室分析,运用US EPA推荐的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研究区人群进行了暴露参数实测,考虑中国居民膳食习惯,对太湖流域居民经口途径的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污染较严重;传统方式估算的太湖流域人群经口暴露风险,男性总暴露风险为9.07 × 10-3,女性为1.00×10-2;考虑综合处理因素的流域人群经口暴露风险,男性为3.94×10-3,女性为4.35×10-3.食物源经口介质采用传统方式估算的暴露风险值和经综合处理后的暴露风险值均高于可接受暴露风险水平,致癌风险明显高于非致癌风险,Cd的致癌风险对暴露风险值贡献率最大,其次为Pb.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暴露对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以华南某生态观光园类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其污染程度,并引入二元证据权重(binary weight of evidence, BINWOE)法和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对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的含量分别为1.72~19.40、0.07~19.00、4.00~52.00、4.00~42.00、36.60~1.07×104、8.00~23.00、62.00~1.52×103、0.01~0.49 mg/kg,8种重金属的传统非致癌健康风险值的范围为0.65~78.80,其中部分点位As、Cd、Cr及Pb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水平(HQ>1).(2)4种重金属(As、Cd、Cr、Pb)引入BINWOE法修正的儿童非致癌健康风险值是传统方法的0.67~3.31倍.(3)基于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儿...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电子废弃物拆解场重金属经口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浙江台州电子废弃物拆解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拆解场(焚烧场、手工拆解场、酸洗场)各环境介质中Cu、Pb、Cd等共7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运用美国环保局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场地的人群经口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调查问卷、实测等方式优化了暴露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拆解场经口暴露的风险度均超过国际组织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其中:手工拆解场的致癌风险度最大,焚烧厂的非致癌风险水平最高.从暴露途径角度分析,食物摄入的致癌风险水平最高,地下水经口摄入的非致癌风险水平最高;从元素角度分析,As的致癌风险水平最高,Cr的非致癌风险度最大.敏感性分析表明:实测参数体重(BW)对健康风险具有负敏感性,约为14%~15%,污染物浓度(C)、摄入率(IRw、IRF、IRs)具有正敏感性,分别为15%~16%和15%.  相似文献   
19.
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居民暴露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太湖饮用水源地附近1 500人的相关暴露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成人平均体质量为63.07kg,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7.55和57.59 kg;平均体表面积为1.71 m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79和1.61 m2;主食(米饭)、水产品、肉类、蛋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率50百分位数分别为300、33.09、102.56、48.44、291.44和216.86 g/d;直接饮水率为1 125.00mL/d.该研究结果与美国和日本《暴露参数手册》推荐值有较大差异,差异范围为-67.33%~141.08%;相比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体质量、体表面积、直接饮水率相差不大,但饮食暴露参数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美国EPA推荐的风险评价模型,同时考虑研究区人群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等,进行推荐模型的参数优化,建立适合研究区人群的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城区、城郊不同暴露途径下地下水污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城区饮水暴露途径与皮肤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男性分别为2.79×10-3和2.81×10-5,女性分别为1.87×10-3和2.45×10-5;非致癌风险男性分别为3.48×10-6和3.79×10-5,女性分别为2.27×10-6和3.01×10-5.城郊饮水暴露途径与皮肤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男性分别为1.26×10-3和1.32×10-5,女性分别为9.77×10-4和1.18×10-5;非致癌风险男性分别为4.07×10-6和3.43×10-5,女性分别为2.14×10-6和9.71×10-6,风险水平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敏感性分析表明饮水暴露途径下各因子的敏感性在-19.8%—20.1%之间,皮肤暴露途径下各因子的敏感性在-14.8%—16.1%之间,对研究区人群暴露参数进行调查实测,降低了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浅层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评价,对合理开发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