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级旅游精品,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对景区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直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五个因子:植被、湿度、土壤、热度、坡度,通过遥感图像提取各因子的指数值分析研究生态环境质量,结论为高海拔的九寨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优、良级别区域占71.09%以上。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敏感性因子NDVI分析,认为九寨沟内植被覆盖度较高,自旅游开发后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多年植被覆盖变化属于波动变化,处于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具有基础性、原生性、公共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西部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及开发活动中多与水电资源、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林业资源等存在交叉与重叠,导致同一环境本底的不同资源开发的多重、链接作用,由此加重了环境负担,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部分矿区已出现较严重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的...  相似文献   
13.
王静雅  何政伟  于欢 《生态环境》2011,(8):1268-1272
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首先,根据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渝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渝西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与自然环境状况的空间格局大体吻合,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表明自然条件对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起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同样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决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析——以青川、平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山体大面积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堰塞湖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对平武、青川县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等地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3S技术,解译了次生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体,并进一步探讨了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对灾后重建、高山峡谷地震多发区的防灾及灾害遥感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和我国西部小城镇的特征上分析了生态建筑应用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并且从生态建筑设计的手法、布局等方面阐述了其在我国西部小城镇规划中应用的方法,提出了小城镇规划以人为核心,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人居环境为其重要目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天山公路(国道217线)沿线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岸坡和工程岩组作为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的评价模型,利用G IS成图功能,生成公路沿线的危险性级别图,再利用动态分段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显示,可对该线的管理、维护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相似线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地处川西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泸定县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和水土流失修正方程(RUSLE)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计算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量,根据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水土流失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揭示区内水土流失地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坡度是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15°的区域,且易于发生极强度和剧烈水土流失。(2)水土流失垂直分带特征明显,海拔1000~1700 m的河谷地区和海拔大于3500 m的山地易于发生水土流失,海拔1700~3500 m地区由于林地分布广泛,水土流失分布面积小。(3)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人类负向干扰活动比较强烈的旱地、园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裸地,其面积达到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2.73%。  相似文献   
18.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用TM遥感影像反演植被覆盖度,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形因子并进行子流域的划分与构建;首先借助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区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高程、坡度及坡向变化的规律;然后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分析区内不同植被覆盖度与地形等级因子的相关性,并就相关强度进行排序。研究表明:1、在赤水河流域,中度以上植被覆盖度与坡度、高程与之间,并不是单一的正比关系,其随坡度和高程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存在着临界坡度区间和临界高程区间。2、不同植被覆盖度下各地形因子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对各级植被覆盖,坡度和坡向对其的影响都明显高于高程;中度植被覆盖受坡向影响较为显著,但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高坡度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该研究对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评价和改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保护和石漠化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喆  何政伟  伍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4):179-183,205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都江堰市许多新的地质灾害,恢复重建工作不断遭遇一系列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根据重灾区都江堰市震后地质地理环境特征,优选出坡度、震后地质灾害密度、工程岩组、线性构造密度、土地利用现状、河网密度等6个评价指标,建立分级标准;利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功能,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原理,对都江堰市进行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经过精度验证,结果显示震后都江堰市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5.8%,主要位于"5.12"特大地震发震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前山推覆构造带上;地质灾害中等危险区分布较广,占总面积的15.8%;地质灾害低危险区和较低危险区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68.4%,主要分布在坡度平缓、植被发育、坚硬或半坚硬的岩组地区,将评价结果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用地布局、农村集中居住区点位叠加,科学准确地揭示出研究区震后建设用地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从空间上对建设用地的安全布局进行了预警,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甘孜州东部是我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核心区之一,解决区内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出路之一在于查清面向矿业活动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历史研究和现状分析,应用目标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划分为目标层、类指标层和基础指标层,遴选并获取15个基础评价指标的图层信息,应用多源数据实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分级.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为南优北差、西优东差;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图斑长轴方向主要为北西和北东向;不同级别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之间的顺次过渡或跳跃式过渡严格受地貌及断裂控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是各要素多期次、综合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