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清洁水中痕量铜铅锌镉——高效富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高效富集技术,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清洁水中痕量铜、铅、锌、镉,满足日常分析要求。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具有快速、准确、干扰少的优点。但因其灵敏度不够无法直接测定清洁水中痕量元素。将高效富集技术,引用火焰法可以测定清洁水中痕量重金属,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免去萃取富集的繁琐操作,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机溶剂,克服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灵敏度差的缺点,减少操作沾污,提高测量准确度。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辽宁省5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辽宁省不同等级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霾日在空间上存在一个高值中心(沈阳)和两个副高值中心(锦州西南部和朝阳东部),年平均霾日在50 d以上,辽西山区和东北部山区年平均霾日最少在10 d以下.辽宁省霾日主要集中在冬秋季,占全年霾日60%以上,夏季次之,春季最少;1961—2013年辽宁省平均霾日呈明显增加趋势(3.5d/10 a),轻微霾日、轻度霾日和中度霾日也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霾日无明显变化.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日的出现,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降水日数的显著减少(-2.6 d/10 a)导致大气对污染物的沉降能力减弱,而静风日数增加(5.1 d/10 a)、年平均风速减小(-0.2m·s-1/10 a)和大风日数的减少(-10.1 d/10 a)则使得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霾天气形成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油烟的特点,在水雾水膜式油烟净化基础上建立迷宫分离油烟装置.从降低能耗和提高油烟捕集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按照正交设计布置试验,进行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SS、MATLAB软件进行正交设计数据处理,实现产品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湿式迷宫分离段的最优结构布置方式为:分离装置空腔直径为15 mm、宽度50 mm及表面波纹角度90°,并采用插板式滤油水箱治理含油废水,减少二次污染.本装置在传统油烟分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离心分离、冷凝凝并、液体吸收净化、碱性除油等作用,提高了复合油烟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减少油烟雾中的过水量,其最佳油烟气净化效率可达到96.91%.  相似文献   
14.
光污染对生态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鸣  马剑 《上海环境科学》2007,26(3):125-128
近年来光污染对人类及全球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其中光污染对动物植物的成长、繁殖,迂徙的干扰和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成为生态保护研究中新的热点课题。文章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分析,以及现场调研、试验等,从光污染对生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周期等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些反常行为进行研究;并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光污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唐红卫  夏凡  刘鸣 《上海环境科学》2004,23(4):168-172,160
采用Angilent 6890N双柱双ECD检测器气相色谱仪,色谱条件为:柱1 DB-1701 30m×0.53rnm×0.83μm,柱2 DB-608 30m×0.53mm×1μm,柱温范围为150.0~270.0℃,2柱分别为5.0mL/min载气(N_2)流量,60.0mL/min尾吹气流量,采用不分流模式,建立了测定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在此色谱条件下得到了较好的组分分离,2根柱可分离20个有机氯农药化合物及2个示踪剂,被分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较好的精密度(C.V%0.47~5.21)和准确度。由于采用了双柱双ECD检测器,故该方法具有定性更准确、定量更精确的特点。同时,对各组分和示踪剂的回收率及最小检出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复合方法获得各种独特的处理效果是油烟污染治理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文章综合运用了水雾化学吸收法.冷凝法和过滤吸附法“三法合一”的净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油烟气净化新工艺。并从降低能耗和提高油烟捕集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安排试验,建立数学模型,得出复合式净化效率的回归模型,寻找最优运行工况。在液气比μ=0.27L/m^3,滤料风速v=0.59m/s,运行时间t=21.37d工况下。系统油烟净化效率高达n=96.52%。其排烟效果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可直接用于大型和中型公共建筑的厨房,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4年日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3 a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分别为9月28日和5月5日,平均无霜期为145 d。东北地区162个站中,155个站初霜日推后,160个站终霜日提前,158个站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显著推后1.55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 4.08 d/10 a,霜的变化反映了气候变暖的特征(0.3 ℃/10 a)。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和海拔高度的抬升,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东北地区霜的变化受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分别在1986、1989、1986年发生了突变,各省霜的突变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突变后,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多年平均等值线均向北推进。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东北地区19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1961~2013年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霾日及不同等级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霾日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辽宁中部和黑龙江中北部霾日相对较多,年平均霾日超过50d,吉林西部地区霾日最少,年平均霾日不超过2d,不同等级的霾日日数空间分布与总霾日日数基本一致;东北地区霾日主要集中在冬季,占全年霾日57.9%,秋季次之,春季最少;1961~2103年东北地区平均霾日呈显著增加趋势(2.9d/10a),其中1981~2000年时段增加最为显著,轻微霾日、轻度霾日、中度霾日和重度霾日均呈增加趋势,但轻度霾日、中度霾日和重度霾日21世纪以来较80年代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