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采用酸析—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苯达松废水。考察了酸析pH、铸铁粉加入量、微电解时间、双氧水加入量、Fenton试剂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析pH 3.0,铸铁粉加入量1.0 g/L,微电解时间2 h,Fenton试剂氧化时间4 h,双氧水加入量25 mL/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初始COD为22 500 mg/L、BOD5/COD为0.08、色度为2 500倍的苯达松废水,总COD去除率为96.2%,出水COD为858 mg/L,出水色度为150倍,BOD5/COD为0.38;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酸析后的苯达松废水,处理效果远高于单独微电解和单独Fenton试剂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12.
开展室内模拟实验,探讨芦苇和蓝藻水华混合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藻浆和芦苇混合分解过程中,水质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0~8天,芦苇和蓝藻分解较快,迅速释放C、N、P元素,第8天水体的TDN、TDP、TOC均达到最大值,分别可达41.88、0.63、294.82 mg/L,8~64天TDN、TDP、TOC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混合分解过程中,水体NH~+_4-N浓度在0~32天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第4天L、M、H组最高浓度可达15.6、36.72、41.30 mg/L,32~64天呈现下降趋势;无机氮中NH~+_4-N占有绝对优势,占比大于90%;整个分解过程中,NO~-_3-N和NO~-_2-N都保持较低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对洪泽尾水生态处理工程进行调研,为其他生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洪泽生态工程运行效果良好,在进水水质接近一级B排放标准的情况下,总出水主要水质指标优于一级A的设计标准。南线工程净化效果优于北线工程,南线出水COD、TN、TP分别低于20、2、0.02 mg/L,北线出水COD、TN、TP分别低于60、8、0.1 mg/L;洪泽生态工程设计合理、管理规范,但仍有细节需要完善,其他生态工程设计时,潜流湿地要注重基质的选择,曝气塘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曝气及挂膜效果,提高工程的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印染废水是公认的难降解工业废水之一,以细菌菌群为主的厌氧生物污泥决定印染废水的脱色和解毒效果,但是基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综合印染废水工程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鲜见报道。该文基于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长期稳定运行的ABR处理单元6个隔室的微生物菌群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BR处理单元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各隔室间存在较大差异。前5个隔室中优势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第6隔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主要属为螺旋体属(Spirochaetes_norank)、陶厄氏菌属(Thauera)、未命名菌属(vadinBC27_wastewater-sludge_group和Sh765B-TzT-29_norank)、长绳菌属(Longilinea)、副球菌属(Paracoccus)、利恩氏热杆菌属(Thermovirga)、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大多数属与印染废水的脱色和降解过程有关。该结果为综合印染废水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和运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淡水水生生物对硝基酚基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对硝基酚对中国淡水水生生物毒性效应,包括15个属18个物种的33个急性毒性数据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与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慢性数据。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了我国的淡水水生生物对硝基酚基准最大浓度为163.47μg/L,基准连续浓度为36.01μg/L。与我国水体中对硝基酚的浓度相比,对硝基酚尚未对水生系统产生影响,其潜在风险不大。研究结果为我国的对硝基酚水质标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