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提出了用磷酸钕(NdPO4)作为共沉淀捕集剂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的痕量Pb2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的方法.共沉淀受pH、NdCl3和H3PO4溶液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溶液pH为3.2时,20 mL水样中加入5 mg/L NdCl3 2 mL、0.5 mol/L H3PO4 3 mL条件下,铅的加标回收率为96.6%~104.2%,方法的检测限为5.7×10-3 mg/L,水体中常见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及阴离子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双酚类物质的赋存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一种类雌激素物质,会对动物和人类造成不良的健康影响,由于近年来其使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限制,一些与BPA结构相似的双酚类物质(bisphenol analogues, BPs)作为替代品被越来越多地用作各种工商业产品中的添加剂和反应原料.相关研究表明,包括BPA在内的大多数BPs都是内分泌干扰物并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由于BPs的广泛生产和应用,其在各类环境水体中被普遍检出,其中BPA依然是环境中最主要的双酚类物质,同时双酚F和双酚S等双酚A的类似物的含量有着增加的趋势.本文介绍了BPs的结构与性质,分析了它们的应用情况和在水环境中可能的来源途径,综述了BPs在国内外地表水、污水和饮用水中的污染现状,同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BPs的重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稻米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曾大量使用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等有机氯农药.水稻是上海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青浦和崇明区是其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本研究检测了上海市青浦和崇明区稻米样品中24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分析了OCPs的组成特征并对上海地区稻米中的OCPs残留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米中OCPs以DDTs和HCHs为主要残留物.青浦和崇明稻米中24种OCPs的总平均残留量分别为6.53 ng·g-1和4.70 ng·g-1,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应OCPs的再残留限值.青浦区稻米中4,4-DDE和β-HCH的残留水平最高,崇明区稻米则以2,4-DDT和β-HCH为主要成分.来源解析显示,上海市区域内近期可能仍有三氯杀螨醇和林丹的使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食用本研究区稻米因OCPs所产生的致癌与非致癌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是光化学领域和环保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影响半导体多相光催化降解的因素、目前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技术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及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摇床振荡试验研究,考察HDTMA有机改性沸石对硝态氮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特性,再通过模拟释放试验考察负载硝酸盐HDTMA有机改性沸石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有机改性沸石吸附硝态氮的最佳HDTMA负载量为276?EC.Langmuir公式能较好地描述有机改性沸石对硝态氮的吸附行为,饱和单位吸附量达到1 724mg/kg,并且有机改性沸石对硝态氮的吸附速率较快.有机改性沸石吸附硝态氮之后一定条件下又会逐渐释放出来,并且吸附的硝态氮越多,硝态氮的解吸量越大.Langmuir公式能较好地描述负载硝态氮之后有机改性沸石对磷和氨氮的吸附行为,且对氨氮的理论吸附量为12.0 mg/g以及对磷的理论吸附量为O.597 mg/g.②采用有机改性沸石负载硝酸盐可以较长时间地向表层底泥提供硝态氮,并且大大减低了进入上覆水的硝态氮比例.硝酸盐负载型有机改性沸石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底泥磷的释放,而且可以控制底泥氨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黄鑫  高乃云  赵建夫  朱志良 《环境科学》2007,28(11):2526-2532
研究了UV和氯联合作用下溴酸根离子(BrO-3)在低浓度含溴溶液中的生成,旨在探讨pH、次氯酸钠(NaOCl)浓度、溶解氧(DO)、光强和温度等因素对其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暗反应条件下H2O-NaOCl-Br-体系较稳定,而UV照射可使游离氯浓度持续降低,同时伴有部分Br-(6 .6%~32%)被氧化成BrO-3离子;pH、温度和光强恒定时余氯的分解可用拟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实验条件下(I为610~1 896 μW/cm2,T为12 .2~36 .1℃),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体系温度和光强值有线性关系;BrO-3的生成大致可以分为快速、慢速和平缓3个阶段;在慢速生成阶段,BrO-3的生成量与余氯的分解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绝大部分相关系数在0 .96以上);实验范围内(pH为4 .41~11 .07,DO为1 .5~9  mg/L,Cl2为1 .23~4 .50  mg/L),低pH、低DO和高初始NaOCl(以氯计)浓度有利于溴酸根的生成,提高温度与光强均不同程度提高溴酸根生成速度,但同时因加速余氯的分解而减少了溴酸根的总生成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淀山湖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浓度与富集特征,测定了该湖水生生物样品(铜锈环棱螺、日本沼虾、鱼类)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六氯苯(HCB)、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生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了DDTs、HCHs、HCB,各生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含量有很大差异。在8种生物样品中,乌鳢体内的有机氯化合物含量最高,这可能与乌鳢处于较高营养级,且为肉食性鱼类,体内脂肪较多有关。∑DDTs、∑HCHs、HCB的含量范围分别是55~1 135、0.5~24、6.9~91ng/g lw,其中DDTs为最主要的有机氯农药。4,4’-DDE和α-HCH在各自同系物中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淀山湖历史上曾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而近期没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以铜锈环棱螺为参照,有机氯农药的生物放大系数(BMFs)范围是1.2(泥鳅)~23(乌鳢);PCBs的生物放大系数范围是5.9(河川沙塘鳢)~55(乌鳢)。亲脂疏水性、低生化降解速率导致有机氯化合物能在生物组织中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放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氯化合物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放大,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合肥塘西河的沉积物样品,并检测了其中7种有机磷酸酯(OPEs)的浓度,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OPEs,其总质量浓度为10.81~131.96ng/g。氯代OPEs是塘西河沉积物中的主要成分,平均质量浓度为28.07ng/g。监测数据显示,由于河道清淤的影响,塘西河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下降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塘西河沿程OPEs浓度最高点位于中游,明显受到周边城市、工业区和污水排放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推测,塘西河沉积物中的OPEs可能主要来自于生活、生产活动中产品使用和加工过程中的释放,以及建筑装修材料中的相关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缺钙型羟基磷灰石对溶液中氟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玲  朱志良  仇雁翎  张华  赵建夫 《环境科学》2010,31(6):1554-1559
利用一种含磷废水处理副产物--缺钙型羟基磷灰石(d-HAp)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氟离子的去除分离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d-HAp投加量、共存钙镁离子及氯离子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缺钙型羟基磷灰石能够在较宽的pH范围(4~7)内有效吸附氟离子,并保持85%以上的去除率.高达200倍的Ca2+、Mg2+离子及Cl-离子的存在并未对氟离子的吸附产生明显影响,可适用于广大高氟水地区.该缺钙型羟基磷灰石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快.吸附氟离子的过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静态吸附容量可达26.11 mg·g-1.在实验条件下的吸附体系中,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HCl改性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新方法,利用摇床振荡试验和底泥氮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设计了5种底泥处理方案,重点针对HCl改性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技术研究了其抑制底泥氮磷释放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方解石覆盖层可以较好地抑制底泥磷的释放,而对底泥氨氮释放的抑制效果较差.天然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层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氨氮的释放,而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底泥磷的释放.采用HCl对沸石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层抑制底泥磷释放的效率,模拟期间复合覆盖层对底泥磷释放通量的抑制率由天然沸石的84%提高到HCl改性沸石的91%.采用HCl对沸石进行改性,降低了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系统有效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持续时间,与天然沸石相比,相同投加量条件下HCl改性沸石有效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持续时间缩短了1/3左右.采用HCl对沸石进行改性增强了复合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效率的机理与HCl改性降低了沸石Na 的交换量并提高了沸石H 的交换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