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北京地区的气溶胶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北京地区气溶胶浓度及其化学特性的年变化。冬季气溶胶的浓度及其化学元素含量高于夏季,一般在12月份出现最大值。气溶胶浓度的变化规律与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亲气元素As、Se、Sb、Br的富集因子远大于10,它们主要来源于燃煤,与人类活动有关。其它元素的富集因子大多小于10或接近于1。 此外,还讨论了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城郊气溶胶特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一次尘暴过程的气溶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讨论了1980年4月北京地区一次尘暴过程的气溶胶特征。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这次尘暴大风形成于新疆哈密及内蒙西部一带,开始大风区向东移动,到内蒙、河北一带又转向东南方向移动。利用325米气象塔和探空资料讨论了尘暴过程大气边界层的结构。 尘暴气溶胶浓度比平时要高一个量级,气溶胶中元素含量是用中子活化法分析的。分析结果说明,元素Eu和Ta只存在于尘暴气溶胶中,其它元素基本一样,但其含量变化较大。富集因子的计算表明,气溶胶中元素Se、As、Br、Sb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 从形成尘暴的气象背景的讨论和尘暴气溶胶中元素资料的分析,初步认为,这次尘暴气溶胶主要是由形成尘暴大风地区及其移动路经地区的沙土微粒被风带入高空混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气颗粒有机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源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大气颗粒物中13种元素(W、As、Br、K、Ba、Rb、Ce、Sc、Fe、Zn、Sb、Ni、V)和4种有机溶剂萃取物(NP环已烷萃取物、MP二氯甲烷萃取物、P丙酮萃取物、SP甲醇萃取物)的测定值作为变量,用富集因子法、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法识别了北京地区主要污染源,并计算了它们对颗粒总有机物POM(NP+MP+P+SP)的贡献率.其贡献率:风砂土壤14.5%;煤炭燃烧20.3%;汽车燃油7.8%;二次污染32.5%;其它污染源24.9%.  相似文献   
14.
火力发电厂燃煤过程中元素在各产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代举世瞩目的问题,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储量有六千亿吨,占世界第三位,因此,煤炭不论现在或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我国能源构成的主要部分。煤的燃烧除了产生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及二氧化硫等排入大气污染环境外,还有一些煤中固有的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以气体或飞灰形式排放于大气,变成了悬浮颗粒(飘尘)而对环境造成危害。为了说明空气污染的来源以及燃煤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测定煤、飞灰以及大气飘尘的成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用中子活化法测定北京中关村地区大气飘尘中27个元素的含量,初步探讨了中关村地区大气飘尘的化学组成,元素的浓度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地区城市、郊区及野外沿海的大气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问题做了研究。以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数据做处理,求得转化速率约为2—2.8%h~(-1),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对二氧化硫转化都有贡献,过渡金属对其转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硫酸盐对大气污染的程度受气象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控制。指出应注意我国的硫酸盐酸化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煤矿样中砷、硒、铬、铀、钍元素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中国24个省市110个煤矿样中的砷、硒、铬、铀、钍元素,给出上述元素的含量范围,并就这些元素与环境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绿地具有阻滞、过滤、吸附空气中的飘尘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本文对不同树种结构的林带、不同季节的减尘效应进行了测定研究。使用KB-120大气飘尘采样器采集试验林带内大气飘尘样品,计算林带内的飘尘浓度,并用中子活化法测定飘尘样品中二十九种元素含量,从林地、非林地飘尘元素含量的比较可以看出林带对降低富集在大颗粒(1—10μ)中元素的作用要大于富集在小颗粒(小于1μ)中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