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1.
通过对海州湾潮滩HZ02岩芯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HZ02岩芯中稀土元素平均值为225.36×10-6; 稀土元素类型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中等程度亏损、δCe为弱的负异常; 岩芯沉积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陆源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十分相似,可能暗示海州湾潮滩沉积物来源主要受陆源影响和控制。而且,1958年以前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临洪河,其次为废黄河,1958年以后,由于修建石梁河水库,临洪河物质减少。  相似文献   
12.
运用富集系数等多种评价方法和多变量分析方法对海州湾潮滩HZ02岩芯沉积物的7种重金属(Cr、Mn、Ni、Cu、Zn、As、Pb)进行了污染生态风险评估和金属来源识别。结果表明,海州湾潮滩岩芯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浓度分别为Cr(92.56×10-6)、Mn(1492.02×10-6)、Ni(48.01×10-6)、Cu(40.24×10-6)、Zn(116.23×10-6)、As(17.98×10-6)和Pb(44.98×10-6),其平均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 > Zn > Cr > Ni > Cu > Pb > As。7种重金属浓度在1980年后开始逐渐上升,1985~1990年为低峰值,1990年后呈快速上升趋势。海州湾潮滩沉积物7种重金属在5种评价方法评估中均表现为轻度至中度污染。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分三类:第一类为重金属Cr、Ni、Cu和Zn,可能来自工业和城市污染的排放,第二类为重金属Mn和As,可能来自农业污染,第三类为Pb,可能来源于海港交通。  相似文献   
13.
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危害机制和效应因赤潮生物的种类而异。文章通过连云港海域赤潮监控区内赤潮灾害历史观测数据,探索赤潮空间分布状况并揭示空间分异规律的方法。在赤潮灾害预警方法研究中,集成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赤潮水色要素叶绿素a的预测模型构建,选出最适合连云港海域赤潮预测模型,并将之应用到遥感图像上。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人工盐沼区,面积达1.25×104hm2以上。江苏滩涂围垦由来已久,随着条件较好的潮上带已大部分被围垦,自然盐沼日趋减少,互花米草已成为许多岸段的主要建群物种;同时,新围区的起围高程逐渐降低,围垦难度也在增加。互花米草具有强生命力、高生产力和扩张优势,其立地条件、生态位对滩面的动态变化、拟围区起围高程及围堤走向有着指示作用。以海州湾顶区为例,选择3个实测断面及1978-2003年8个时相的卫片,分析了海州湾顶区海岸动态变化及互花米草盐沼的扩展,得出该岸段稳定淤长,最大速率为20m/a,老海堤外高滩面积已超过300hm2,高滩外互花米草分布宽带在200~1200m之间,已具备围垦的初步条件;根据互花米草生态位及平均高潮线,确定拟围区起围高程为2.84m。但是,围垦活动必须考虑到海州湾开敞型海湾的复杂性及其对临洪河口和排水闸的影响,并保证盐沼湿地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Environment Fluid Dynamic Code(EFDC)模型,利用水龄概念,研究潮和风对海州湾及毗邻海域水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统计风场下,海州湾的平均水龄相对纯潮流作用下变化幅度为-48.5%~18.4%;夏季风场有利于海州湾的水体交换,水交换时间比纯潮流作用下减小36.3%;冬季风场会减缓海州湾的水体交换,水交换时间比纯潮流作用下增加40.8%,研究表明在开阔海域,季风对水交换影响显著,水交换的季节变化很好地解释了海州湾近岸冬季污染物浓度高、夏季污染物浓度低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年至2007年海州湾海域浮游植物总量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采用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水域中与浮游植物总量变化相关的主要环境因子作出判断.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量与环境因子Chl-a、DO、pH、COD、Ts关系密切.特别是浮游植物总量较大(>1.0×104/dm3)时,环境因子DO有强的响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当浮游植物总量较大时,环境因子DO和Chl-a是指示浮游植物总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开敞海湾浅海生态系统特征,构建了包含环境现状、环境风险、环境背景、系统结构功能和系统稳定性5类诊断指标以及24个诊断因子的浅海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州湾浅海生态系统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海州湾浅海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指数值分别为0.500~0.689和0.553~0.750,浅海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较健康状态,近岸海域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离岸海域基本处于较健康状态,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低于离岸海域,这与近岸海域开发活动干扰多以及环境压力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本底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本研究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初步评估了该区域的初始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果表明: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初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主要以牧食食物链为主,54.00%的能量通过牧食食物链向上传递.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在1.00~4.37.系统总流量为21946.70 t/km2/a,系统总初级生产力9500.00 t/km2/a.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集中在6个营养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化效率为14.20%,来自碎屑的转化效率为13.60%,系统平均转化效率为13.80%.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4.51,连接指数为0.27,杂食指数为0.21,Finn循环指数为2.62%,平均能流路径为2.22.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系统尚未发展成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为鱼类等主要消费群体提供较多的能量供给.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州湾人工鱼礁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海州湾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采集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测定有机碳、铜、铅、锌、镉、铬、汞和砷的含量。利用背景值计算污染负荷指数(PLI)、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结果表明:重金属总体呈现由岸向海、由南向北减小的趋势;PLI和Igeo表明研究区总体为中等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镉;RI表明研究区处于低风险,主要风险因子为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人类养殖活动对其影响,于2012-2017年对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年间共发现120种大型底栖动物,依据种类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组;调查中总平均丰度为3 495.9 ind./m2,范围为506.7~17 864.0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97.26 g/m2,范围为1.58~489.17 g/m2。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为第一优势种,其繁殖盛期在每年9-10月。调查期间生物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人类的养殖活动主导着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