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土壤资源存在先天不足性,其退化恢复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大。以重庆市北碚、黔江、金佛山为代表,研究了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为灌草坡>原始林地>次生林地>果园>弃耕地>耕地;林地、草坡的土壤表层团聚体的水稳性较高且水稳性团聚体以>2mm为主,而果园、弃耕地、耕地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较低且>2mm的水稳性团聚体较少。水稳性团聚体(尤其是>2mm的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团聚的水稳性主要受有机质的含量影响,目前有机质是这一地区土壤结构形成的最为重要的胶结物质;林地、草坡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下降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坡耕地退耕后,土壤团聚体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rcGIS技术,结合分形分维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重庆市忠县拔山镇的石门水系和五一水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局地水系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影响关联度。结果表明:(1)岩石地层显著地影响局地水系空间格局。水道级别越高,越趋近分布于地势较低的地层中;(2)海拔高度、坡度、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和地表切割深度与局地水系空间格局的关系拟合较好。水系发育程度越高,其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的耦合特征表现得越明显,各不同级别间水道的空间格局分布越呈现出一致变化的趋势 ;(3)五一水系的分维数〖WTBX〗DB=105,石门水系的分维数DB〖WTBZ〗=100,两水系的地貌形态都正处于幼年期,五一水系地面分割比石门水系更为破碎,局地水系的分形维数值可以用来判定局地地貌的侵蚀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丘陵山区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在人类活动的诱导下发生巨大变化,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向耕地经济质量转变的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拓宽了耕地质量的研究内涵。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斑块数据与农户调查相结合,应用“影响力系数”获取修正后的耕地质量指数,从真正意义上反映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利用影响力系数修正后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土地生产能力,农户对耕地投入产出水平使耕地自然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新获取的质量等级系数具有经济学意义;水田和旱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水田斑块与高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低质量的水田斑块与低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旱地图斑也遵循该分布规律,总体上空间分布集聚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市中低产田土深度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中低产田综合开发利用有5大结构类型,22种模式。水稻产量以稻-稻 鱼模式最高,平均产量10275 kg/hm2,比冬水田-稻模式增产23.87%; 其次是稻-稻 鱼 笋和稻-稻-菜模式。经济收入以草莓 葡萄 菜模式最佳,产值99405元/hm2,盈利72300元/hm2,分别是冬水田-稻模式的8.3倍和9.6倍。稻田实行深度开发利用的光能利用率比常规种植模式提高了17.3%~94.5%。由此表明, 中低产田深度开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泺  高明  慈恩  王子芳  魏朝富  徐畅 《生态环境》2010,19(3):733-738
为探讨长期定位试验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特征,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5%条件下,测定不同耕作方式下表层土壤(0~20cm)在不同温度下的NH4^+和NO3^-含量,并计算氮素矿化量和硝化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均增强,几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均表现为35℃〉30℃〉25℃。保护性耕作与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之间的矿化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垄作免耕〉厢作免耕〉水旱轮作〉常规平作。土壤氮素最终硝化率达到了60%~80%,表现为常规平作最高,水旱轮作次之,厢作免耕最低。矿化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对数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r^2=0.97,r^2=0.96,pH是影响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硝化率与土壤pH成显著正相关,r^2=0.991。  相似文献   
16.
重庆喀斯特山地土壤种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土壤种子库对岩溶山地退化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萌发法,比较了重庆典型岩溶山地处于不同生态演替序列的自然林地、次生林地、灌草坡、坡耕地、人工林、弃耕撂荒地等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特点。喀斯特山地各植被类型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每个40cm×25cm×15cm土柱内储藏有227.4~454.8粒种子,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乔灌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土壤层。土地利用强度越大,木本植物种子越少,草本植物种子越多,且以农田杂草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陡坡开垦)是对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坡度、溶沟、溶隙等土壤分布环境和土壤水分等也对喀斯特山地的种子密度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种子密度在不同地点及植被类型间相差很大,生境异质性是种子库分布模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三峡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作用。然而,库区内过度的人类活动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迁-安-融"三个方面建立了人口转移的运行机制,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探讨了实施保障的构建。研究表明:迁移阶段主要是权益折算、差额置换构建补偿机制以及重点推进机制;安置阶段主要以货币化等住房方式和就业方式进行安置;融合阶段要从产业化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以及从户籍改革等方面加快城镇建设,同时从就业培训等方面培育安置人口,从而保证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工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最终实现转移工作对"生态-发展"的同促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淹水平作稻田为对照,讨论了浸润垄作稻田土壤表面物相界面特征以及对土壤水、热、气、肥的协调效应。浸润垄作稻田是气—液、气—固、液—固三种土壤表面物相界面共存,消除了淹水平作稻田水层覆盖对土壤和环境间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障碍效应;土壤表面水、热、气交换更新频繁,土壤养分代谢快,有效性高,构成了浸润垄作稻田高水平,高效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和占总耕地价值的百分比平均为36%,其中,"水稻"占比例最高为65%,"玉米-红薯-豆类"占百分比最低为24%。因此,通过耕地价值的测算,能充分体现耕地的社会作用和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地非农化中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加剧扩张和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带来的农地非农化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从决策主体行为出发,研究农地非农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推进以及农地的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倾向和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应该加大给予地方政府和农民进行耕地保护的奖励以及提高违规的惩罚力度,抑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遏制违法占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耕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土地价格差异,提高征地补偿标准,逐步建立公正的补偿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3)地方政府应进行土地利用制度和模式的创新,注重力拓土地后备资源,盘活存量资源,减少建设占用农地,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两难困境,而且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