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轻质油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烃污染土壤具有生态风险高、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等特点,技术经济性优异的原位修复方法及装备开发已成为现阶段石油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针对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Light Petroleum-Hydrocarbons,LPHs)污染的土壤,设计出1套复合了土壤真空抽吸(Soil Vacuum Extraction,SVE)与生物通风(Bioventing,BV)功能的撬装式原位修复技术设备样机,并对某轻质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现场修复试验.在6个月的修复周期内,现场土壤中平均VOCs浓度由823.7 mg/L降至51.0 mg/L,修复效率平均达到80%以上,可为我国规模化实施LPHs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与处置费用高等问题,利用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减少污泥量,对于降低污水厂处理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溶胞-隐形生长、解偶联代谢、内源代谢、微生物捕食等机理方面介绍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分析当前工艺应用情况,指出减量技术现存的问题,为其技术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地下水中BTEX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TEX是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统称,存在于原油和石油产品中,其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塑料及合成纤维等制造业.BTEX已成为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自然衰减或生物修复工程已成功应用于地下水中BTEX的去除.自然衰减受BTEX污染的地下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相比之下,生物修复工程更快、更有效.综述了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地下水中BTEX原位生物修复过程的微生物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4.
土壤原位覆盖对底泥的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莹  潘纲  陈灏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459-2463
在高度厌氧底泥和富营养化水体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中,采用土壤和硅藻土进行原位覆盖,研究了覆盖技术对水.沉积物界面微环境的改善作用和不同覆盖材料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这2种底质覆盖后,表层底泥氧化还原电位(Eh)分别提高了48.37%和46.77%,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降低;与对照箱体的苦草死亡相比,经过土壤和硅藻土覆盖的箱体中苦草正常萌发、定植和生长;硅藻土箱体苦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和根茎比均高于土壤覆盖箱体。因此,原位覆盖能有效改善底层水体和表层底泥的氧化还原环境,隔绝污染底泥和延缓营养盐释放,为沉水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有利的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5.
对硝态氮污染地下水微生物修复的实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实验采用注入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优势反硝化菌,利用室内模拟柱模拟地下含水层,并在进水中添加少量营养碳源。考察了模拟NO3-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硝酸盐最高去除率可达85.20%。  相似文献   
106.
张峰华  王学江 《四川环境》2010,29(1):100-105
原位修复是一种可靠、卓有成效的河道水体净化修复技术,具有治理费用低和最大程度降解污染的特点,适合于污染严重、流量较小的河流水体。本文概述了河道曝气法、生物接触氧化、河流湿地处理和生态浮床等河道原位处理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应用情况,其中河道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起步早,技术较为成熟,为早期污染水体治理贡献很大,相对河流湿地处理和人工浮床起步晚,但成本低,耗资少,处理效率又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工艺都是经济、有效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物生态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比较迅速,但在进一步改进的前提下,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7.
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是处理场地污染物的常用方法。过硫酸盐(S2O82-)作为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使用的1种新兴修复剂,具有更加稳定、易传质、pH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光、热、过渡金属等条件可以对S2O82-进行活化,分解产生SO4-·。在分析过硫酸盐氧化机理时,介绍了不同活化方式对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重点阐述了不同铁活化方式活化过硫酸盐在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微生物绿色、低耗、原位修复去除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中可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江苏某农药厂苯系物污染土壤中以苯为唯一碳源富集获得苯降解菌群.在28℃、pH=8.0、添加100 mg·L-1酵母粉条件下,该菌群在6 h内完全降解100 mg·L-1的苯,利用Q-TOF解析出苯酚和邻苯二酚等主要代谢产物,并通过PCR扩增出苯酚单加氧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MW388722).该菌群30 h内可完全降解30 mg·L-1的苯、甲苯和乙苯混合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菌群主要含有CupriavidusArthrobacterDyellaCorynebacteriumMicrobacterium等菌属,其中Cupriavidus为优势菌,菌群群落结构稳定且可高效降解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华东某多环芳烃类污染场地,通过应用原位电热脱附修复技术,系统分析了运行过程中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气相抽提密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修复效果、抽提气体浓度、能耗等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位电热脱附对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加热运行250 d后,场地土壤温度均可达到300 ℃以上,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9.99%以上,修复后土壤污染物浓度值低于修复目标值的要求。土壤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气相抽提密度是影响原位电热脱附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了降低修复成本的施工经验,为高温原位电热脱附的推广和工程化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131-139
该文选用硫酸亚铁、亚硫酸钠和葡萄糖作为还原剂将Cr(Ⅵ)还原为Cr(Ⅲ),采用清洗和土培实验考察铬污染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清洗和土培还原方式下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83.8%和91.1%,土培方式优于清洗。在此基础上,以硫酸亚铁为还原药剂,采用SEM-EDS、XRD和FTIR等表征手段分析确定六价铬转化机理,通过实验优化,确定最优投加量(n[Fe(Ⅱ)]∶n[Cr(Ⅵ)]=10∶1)和时间(18 d),并进行工程化应用,处理后降低到《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3.0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