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为固定相,采用高压匀浆法,制备HPLC色谱柱.测定乙腈相中18种有机化合物在SWCNTs色谱柱上的保留因子,研究SWCNTs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有机化合物取代基的种类和个数、杂原子的个数影响乙腈相中有机化合物与SWCNTs的相互作用.采用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定量表征SWCNTs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所构建的LSER模型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R2=0.844)和稳健性(Q2LOO=0.768),发现π-/n-电子对作用和空穴/弥散作用是控制SWCNTs与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以动植物来源(鸡粪便和小麦秸秆)的生物质为原料,在350和650℃条件下慢速热解制备生物炭并表征其理化性质,采用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不同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Cd~(2+)浓度条件下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的pH值和灰分含量升高,芳香性和疏水性增强,极性减弱。相同热解温度条件下,动物来源的鸡粪炭pH值和灰分含量比植物来源的小麦秸秆炭高,芳香结构更完备。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吸附在12 h时达到平衡,吸附过程均由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且后者是主要限速步骤。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2.0~6.0),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均逐渐增加。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植物来源的小麦秸秆炭对Cd~(2+)的吸附行为(R2为0.970 3~0.981 5),Freundlich模型更适用于动物来源的鸡粪炭(R2为0.971 7~0.976 9),动物来源的鸡粪炭对Cd~(2+)的吸附效果优于植物来源的小麦秸秆炭。阳离子-π作用和沉淀作用是650℃生物炭吸附Cd~(2+)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3.
通过搭建基于静态箱法的切割器捕集效率评价系统,分别评价了几种常见国产非国标法颗粒物切割器的性能.结果表明,2~3 L·min-1的小流量国产切割器的Da50在2.5 μm附近,但曲线形状与标准形状差异较大,几何标准偏差不符合要求;可调流量国产切割器符合国家标准对PM2.5切割器的性能要求,但不符合对PM10切割器的性能要求;带切换阀切割器的切换阀如果未能完全切换到预定位置,会影响切割器的性能指标.通过与同类型的进口切割器对比,揭示了国产非国标法颗粒物切割器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并对其提出了改进建议,如提高切割器的加工精度、优化切换阀控制准确度等.  相似文献   
104.
蛋白类有机质(pDOM)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是非常重要的含氮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近年来,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和控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两个实际饮用水厂不同工段进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尺寸排阻色谱联合紫外、荧光及有机碳检测器的分析方法,对水样中pDOM不同分子量组分的去除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同时,选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两种水处理技术进行小试实验,进一步探究pDOM组分在常规处理单元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pDOM在不同水处理单元具有不同的去除特性,预氧化能够有效分解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型高分子组分,且随着氧化剂氧化作用增强,更多的高分子组分被氧化分解为小分子,但一些分子量较大的脂肪族蛋白等组分则难以被氧化分解;混凝沉淀对高分子组分有良好去除效果,尤其是类色氨酸型pDOM,且混凝过程可能存在一定量pDOM组分的释放,多为小分子及疏水性组分;活性炭过滤易去除分子量较低及疏水性较强的组分,但炭砂滤池长期运行可能存在微生物滋生,因此造成出水部分pDOM组分浓度增加;紫外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分子组分的去除效率.由于实际水厂运行过程中水质条件变化复杂且微生物活动不可控,故各处理单元对pDOM的去除并没有展现协同作用.且相比于腐殖质类物质,pDOM组分受水质变化影响较大,从整体工艺流程来看,去除效果有限.因此在水厂未来运行中,应加强进出水中pDOM各组分的监测,及时对各处理单元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同时考虑结合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或增加纳滤等膜过滤单元,严格控制pDOM组分的去除.  相似文献   
105.
重型柴油车排放的NOx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受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水平、检测方法、驾驶工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较难整体评估在用重型柴油车的实际排放状况.本研究首先通过发动机排放台架试验及实际道路排放(PEMS)循环试验,探究了重型柴油车NOx排放因子与NOx平均浓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研究了远程监控有效数据筛选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NOx日均浓度评估远程监控重型柴油车NOx排放因子的方法.结果表明:重型柴油车发动机排放台架、PEMS循环试验的NOx排放因子均与NOx平均浓度呈较强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99.通过远程监控平台监测数据验证了重型柴油车的NOx排放因子与NOx日均浓度有一定相关性,R2高于0.9(p<0.01).因此,可用重型柴油车排放的NOx日均浓度来表征整车污染物排放情况.研究显示,安装...  相似文献   
106.
于2008年4月、7月、10月在上海12家污水处理厂采集了36个污泥样品,分析了其中合成麝香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佳乐麝香(HHCB)和吐纳麝香(AHTN)的浓度变化范围为198~4828μg/kg、89~1455μg/kg,中值为1491,702μg/kg,是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分析合成麝香的主要污染来源,发现污泥中HHCB、AHTN主要来源于加香浓度高,使用后又能即刻进入污水的添香类日用品,如洗发水、沐浴露和洗衣粉等,贡献量占90%以上,特别是沐浴露和洗衣粉.利用这些日用品中合成麝香的浓度估算,上海地区居民人均对HHCB、AHTN的贡献量分别为0.33,0.06g/a,是欧洲和美国水平的10%~50%.估算了污水处理厂出水中HHCB、AHTN的最大浓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风险系数(RQs),表明目前上海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合成麝香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影响较低.  相似文献   
107.
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张晓勉  张金池 《生态环境》2010,19(4):932-937
以浙江省桐庐县生态公益林定位监测站为依托,研究了该区域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对比无林地,各森林类型的土壤均有较好的抗水蚀功能。选取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水稳性指数、团聚度、分散率、〉0.25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优劣解距离法为基础,构建了土壤抗水蚀功能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测数据,对研究区各样地土壤的抗水蚀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抗水蚀功能为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林(Cinnamomum camphora)〉毛竹林(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板栗林(Castanea mollissima)〉无林地;其中青冈林土壤的抗水蚀功能属较强等级,香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板栗林属中等等级,无林地属较弱等级。  相似文献   
108.
聚砜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超滤膜的聚合物材料,目前国外主要应用的有醋酸纤维素、聚酰胺和聚砜。国内使用较多的是醋酸纤维素膜,这种膜适用的pH范围较窄(约3—8),不耐化学和生物侵蚀。聚砜是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耐高温、耐酸碱、化学稳定性高、耐生物侵蚀的工程塑料。西村正人等曾以此种材料用N-甲基吡  相似文献   
109.
地下水是济宁市的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由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某些地区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水质污染、土壤盐碱化等现象。本文分析了济宁市由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当所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探讨了合理利用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0.
用聚砜超滤膜从染色废水中回收染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前言 印染厂悬浮体轧染还原蒸箱在生产中排出较多还原染料,既造成污染,又浪费染料,国内已有个别工厂采用醋酸纤维素膜超滤回收这种染料,但是由于醋酸纤维素膜不耐酸碱和高温,因此在超滤前需加酸中和与降温,不仅工艺繁琐,而且中和时产生SO_2,造成二次污染,我们采用聚砜超滤膜,既不需要加酸中和,也不需降温,经一年多的运转试验证明,染料截留率在95%以上,排水中COD去除率达60—90%,回收染料可再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