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1155篇
基础理论   174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采用Fenton氧化法降解硝化棉生产废水中的COD,考察了Fenton氧化主要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投加量为600 mg/L,n(Fe~(2+)):n(H_2O_2)=2:3,不调节pH值(初始pH值1),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40℃时,废水的COD可以从263 mg/L降解到49.2 mg/L,COD去除率达到81.3%。Fenton氧化之后,投加氢氧化钙5 g/L中和,PAM 2 mg/L混凝沉淀,出水COD和pH值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2.
长湖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03.
甲酸、乙酸和草酸是降水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研究选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降水中的甲酸、乙酸和草酸,并对降水样品中3种有机酸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4. 0 mmol/L Na_2CO_3和1. 2 mmol/L NaHCO_3混合淋洗液,淋洗液流速为1. 0 m L/min,进样体积为200μL,电导池温度为30℃,柱温为室温。甲酸、乙酸和草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 002、0. 005、0. 005 mg/L,实际降水样品测定时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 4%~12%,加标回收率为95%~118%。样品采集后需尽快用0. 45μm聚醚砜微孔滤膜过滤,4℃以下冷藏密封保存,2 d内测定。若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至8~10,样品可保存7 d。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长江流域138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别对各站点的月降水序列进行EEMD分解,然后,运用时滞相关分析和逐步变量选择的方法,以识别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和长期趋势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长江流域月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长江流域各站点的月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2)流域内各站点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以及鄱阳湖流域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增加的集中区,而岷江中游以及洞庭湖流域的南部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减少的集中区。(3)厄尔尼诺1+2区的平均海表温度(NINO1+2)的过去模式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GlobalT)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长期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4)基于已识别的影响因子构建的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在旱季的预报性能高于雨季,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预报性能高于其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05.
106.
对2007—2014年伊犁河谷大气降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伊犁河谷流域相对湿润、封闭的地形地貌和逆温气候资源特征与煤化工、煤电发展态势,类比预测了酸雨前体物的增加对伊犁河谷大气降水p H值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伊犁河谷大气降水尚处于本底水平,城市人类活动对伊犁河谷大气降水酸雨前体物SO2、NOx的贡献高于郊区。伊犁河谷酸雨前体物SO2、NOx排放强度与大气降水硫酸盐和硝酸盐实际监测浓度相存在正相关性。类比同处于新疆干旱区乌鲁木齐市出现酸雨年度的情况,"十三五"期间,伊犁河谷大规模煤电、煤化工基地的建设,酸雨前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将会造成酸雨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7.
“红色!”"红色!"“又是红色!”进入秋季以来,广东全省创记录地连续近百日没有发生有效降水,大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保持在高位,红色预警信号持续60多天。进入12月,全省的森林预警信号,更是出现了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齐刷刷“一片红”的危险形势。冬季到来,大量草木枯死,林间可燃物已大大超出每公顷30吨的警戒线,农事烧杂烧荒、工程人员取暖、森林旅游野炊等野外用火也逐渐增多,加之林区阵风等级不断加大。广东森林防火遇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险情。  相似文献   
108.
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在赣江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观测降水和TRMM准实时数据(3B42RTV6、3B42RTV7)和分析数据(3B42V6、3B42V7),驱动VIC水文模型,开展卫星降水产品在赣江流域的水文模拟,评估TRMM降水产品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1)在赣江流域,3B42V7估算的降水与实测降水的对比结果最好,3B42RTV6的估算精度最低,3B42RTV7较3B42RTV6在赣江流域的降水估算精度提升非常明显;(2)在径流模拟方面,3B42V6和3B42V7在日尺度上尽管对洪峰的模拟有所偏差,但模拟结果仍能反映径流变化特征,在月尺度上模拟结果精度较高,纳什系数均在0.9以上,并且二者在4、5月的径流模拟结果较好,7、8月的模拟结果较差,而3B42RTV6对径流的模拟能力较差,日径流量和月径流量均呈现明显低估,3B42RTV7对径流的模拟结果比3B42RTV6有明显改善,可以满足实时水文预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9.
2013—2014年,逐次采集淮南城市大气降水样品,对其离子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测试,并利用酸度分析、中和因子和富集系数等方法对其酸碱物质平衡和离子来源进行了分析。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城市降水pH为6.23~7.03,雨量加权平均值为6.68,整体上降水没有呈现酸化,大部分酸性物质能被碱性物质中和。主要阴离子为SO_4~(2-)、NO_3~-,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47.02、62.16μeq/L,两者分别占阴离子总浓度的60.3%、25.3%;主要阳离子为Ca~(2+)、NH_4~+,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6.42、96.43μeq/L,分别占阳离子总浓度的44.9%、34.3%。利用富集系数法计算结果表明,SO_4~(2-)、NO_3~-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排放,Cl~-主要为海洋输入,而Ca~(2+)、Mg~(2+)、K~+则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10.
1961~2015年西南地区降水及洪涝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98个气象站连续完整的日降水序列数据,整合降水强度、持续性指数及等级指数形成降水指数体系并研究该区域降水及洪涝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 1961~2015年,西南地区年降水量(PRCPTOT)与极端降水量(R95PTOT)都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持续降水日数(CWD)则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区域多年平 均PRCPTOT、R95PTOT、CWD分别以-13.12 mm/10 a、1.34 mm/10 a、-0.29 d/10 a的速率变化。(2)西南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形态。(3)西南地区洪涝强度指数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降水总量越多的地区,洪涝强度反而越低,主要由于单站洪涝强度表征的是降水的波动情况,降水量越多波动越不明显。21世纪以来,该 地区洪涝等级以重级为主,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出现特重级洪涝。此外,洪涝强度越大,区域性年度灾害等级越高。该研究对于掌握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服务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