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提出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气中的铟。铟的吸光度与其质量浓度在5.0m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为0.001mg·m~(-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5%。标准发回收率为95.3%~104%。  相似文献   
112.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3个地区6个典型村镇的生活垃圾,设计了两种淋滤强度:低强度(10 mm·d~(-1))和高强度(20 mm·d~(-1)),采用室内降雨模拟实验,研究了生活垃圾污染物如CODCr、BOD5、TN和NH3-N等的动态淋滤释放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淋滤强度下,3个地区淋滤液pH值整体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小幅的上升,变化范围分别在6.5~8.0(10 mm·d~(-1))和5.5~8.0(20 mm·d~(-1))之间;CODCr呈现显著下降(1~2周)、缓慢下降(2~7周)和相对平稳(7~10周)3个阶段.淋滤液BOD5在前6周降低明显,在第7和第8周基本达到了溶出的平衡点.淋滤液TN分别在第8周(10 mm·d~(-1))和第7周(20 mm·d~(-1))基本达到了溶出平衡,NH3-N分别在第8周(10 mm·d~(-1))和第6周(20 mm·d~(-1))基本达到了溶出平衡.整个淋溶周期内(10周),淋滤液CODCr、BOD5、TN和NH3-N浓度变化规律整体呈现:高强度(20 mm·d~(-1))淋滤条件下浓度降低率高于低强度(10 mm·d~(-1)).  相似文献   
113.
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主要排污口及其污染负荷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洱海西部入湖河流白鹤溪主要排污口进行调查,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各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鹤溪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等标污染负荷相当,南支的等标污染负荷大于北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总磷。白鹤溪最主要的排污口为南3排污口,其次为北2排污口,总氮总磷是其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在北2排污口也占有较大比例。各个排污口的污染因子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异较大。以排污口形式进入白鹤溪的污染负荷是白鹤溪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4.
紫外辐射(UV-BC)对47种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叶片实验法研究了模拟紫外辐射(UV-BC)胁迫对47种植物叶片伤斑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片伤害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紫外辐射剂量[辐射强度(Tn)×辐射时间(d)]成正相关关系.实验确定了47种植物的紫外辐射伤害阈值,并根据叶片伤害值对植物抗紫外辐射能力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15.
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4.0~32.9℃,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90.6~419.0mg/L.NH4^+-N质量浓度为7.85-36.51mg/L,气水比为3:1,HRT为12h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8.69%,NH4^+-N平均去除率为98.6%。最初的40cm的填料层对SS的去除尤为显著,降解COD的最佳填料层高度为60cm,硝化NH4^+-N的最佳填料层高度为60~100cm,且硝化菌的活跃层较异养菌的活跃层要高。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效果比较差,对TP的去除主要是集中在填料的中下层40~80cm处。  相似文献   
116.
在制备聚硅酸盐类混凝剂的过程中,聚硅酸的粘度是影响聚硅酸盐类混凝剂混凝效能的重要因素。以水玻璃为原料,硫酸、盐酸为酸化剂,采用酸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的方法,研究pH值、二氧化硅浓度、温度、不同酸化剂等因素对硅酸聚合过程中粘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粘度达到0.006 Pa.S前变化缓慢,粘度达到0.009 Pa.S后变化迅速,0.020 Pa.S以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粘度急剧增大而胶凝;通过混凝搅拌实验确定制备聚硅酸铝混凝剂时聚硅酸粘度的最佳值,以此最佳值作为控制聚硅酸最佳聚合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从苏州某食品厂排放的废水中分离筛选出3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B4,B5和B6.经鉴定,分别属于沙雷菌(Serratia)、拉恩菌(Rahnella aquatili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测定了这3株菌的生长曲线。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这3株菌的生长及除磷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4,B5和B6菌株的生长和除磷脱氮反应最适温度均在30℃左右;在中温条件下,B4,B5和B6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8.5;3株菌除磷反应的最佳pH值均为中性偏碱。  相似文献   
118.
纳米TiO2/沸石/UV催化臭氧化水中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O3/纳米TiO2/沸石(体系A)和O3/纳米TiO2/沸石/UV(体系B)2种催化臭氧化体系并将其用于处理水中的硝基苯,研究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种催化臭氧化体系都能产生大量的羟自由基,加速硝基苯的降解,其中体系B对硝基苯的降解效果最好。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硝基苯的降解速率都会加快。催化臭氧化反应速率遵循一级反应规律,与苯酚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的用量关系不大。pH值对苯酚去除率有重要的影响,随pH值的升高,苯酚去除率显著提高。叔丁醇对硝基苯的降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冬春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被重建及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末冬初在富营养化滆湖的围隔中引种沉水植物,分别构建5种植被区、菹草-伊乐藻区、菹草区、伊乐藻区,调查4种区域内植被恢复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菹草-伊乐藻区不仅能在冬春季节保持对营养盐较高的去除效果,并能在冬季有效缓解苦草等植物死亡(5种植被区)给水质带来的不利影响;菹草-伊乐藻区对比湖面敞开区域内TP,TN,NH3-N,Chl.a的去除率可达62.9%,31.5%,53.9%,46.1%,对CODMn的去除率仅为9.7%;比较各单种区:伊乐藻对TN的去除效果要好于菹草,菹草对TP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伊乐藻。  相似文献   
120.
底泥再悬浮状态下生物有效磷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环境科学》2008,29(7):1824-1830
研究了底泥再悬浮状态下,不同形态磷及生物有效磷(BAP)含量的变化,并对生物有效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对磷的赋存形态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底泥再悬浮时间的延长,铁结合态磷(BD-P),铝结合态磷(Al-P),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显著增加,而弱吸附态磷(NH4C1-P)则有所减少.底泥再悬浮后, BAP平均下降6.59%,说明底泥再悬浮促进了 BAP 向难被生物利用态磷的转化.藻类可利用磷(AAP)主要来自BD-P,但提取AAP后,再悬浮底泥BD-P释放量平均下降了33.4%,而对照试验底泥BD-P释放量则增加了19,8%,说明BD-P的性质对AAP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NaHCO,可提取磷 (Olsen-P)主要来自BD-P、Al-P 和 NaOH-nrP,按照三者的释放量, Olsen-P与BD-P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