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肃天水市麦积镇降尘与水作用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并根据降尘中主要矿物的百分含量对降尘与水作用产生·OH进行理论和混合模拟.结果表明,天水降尘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方解石,钠长石,白云母.降尘及组成矿物成分与模拟降尘与水作用产生·OH能力大小顺序为:方解石(1.30×10-10 mol)>理论模拟降尘(5.47×10-11 mol)>降尘(5.34×10-11 mol)>石英(2.90×10-11 mol)>白云母(1.90×10-11 mol)>钠长石(1.09×10-11 mol)>混合模拟降尘(7.16×10-12 mol).降尘中的矿物成分是降尘与水作用产生·OH的主要贡献者.降尘中矿物的组成和在水溶液中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的溶出,降尘与水作用时的接触表面积,矿物组分之间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降尘,混合模拟降尘,理论模拟降尘三者与水作用产生·OH量有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2.
氟化工废水具有毒性强、有机负荷高、可生化性差及水质成分复杂等特征,采用功能微生物技术降解氟化工混合废水是当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某氟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活性污泥S1、二期工程活性污泥S2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S3为对象,研究3种污泥对氟化工混合废水的耐毒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Strathtox活性污泥呼吸仪测得污泥S1、S2、S3在葡萄糖模拟废水中的最佳呼吸速率分别为(174.00±1.14)、(189.20±1.11)、(134.50±2.30)mg·L~(-1)·h~(-1),表明3种污泥具有初始活性;在氟化工原始废水中平均呼吸速率分别仅为(5.60±0.70)、(8.87±0.97)、(5.83±0.25)mg·L~(-1)·h~(-1),说明氟化工原始废水存在抑制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固相萃取获得的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实验表明,3种污泥最佳呼吸速率分别为(53.02±0.79)、(68.60±0.96)、(38.10±1.06)mg·L~(-1)·h~(-1),与原始废水中的呼吸状况相比,3类污泥的呼吸作用有显著增强,表明3种活性污泥对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PCR-DGGE技术对3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3种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较为明显,其中,污泥S1的香浓布朗指数达到1.69.通过进一步的切胶克隆测序,成功鉴定出Kineococcus gynurae等6种能够适应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的优势菌种.验证实验证实,污泥S2对初始总有机碳浓度为250 mg·L~(-1)的氟化工有机废水降解率达到70%,表明氟化工原始废水经过脱盐和消除重金属处理后,其可生化性显著增强.上述研究结果为氟化工混合废水高效处理工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4~2006年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DIP、DIN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DIN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DIP;除个别项目外,渤海湾赤潮监控区以S4站营养盐含量最高,原因是S4站靠近河口,大量生活污水排放所致;在赤潮多发期,表层海水N、P、Si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6月份营养盐含量最低,8月份最高。年际变化表明:NH4-N的年际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SiO3-Si的年际变化最小。赤潮监控区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占DIN含量的57%~78%。近年来DIN/PO4-P和SiO3-Si/PO4-P逐年增加,而SiO3-Si/DIN则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14.
多孔材料与纳米TiO2复合是目前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多孔材料作为吸附中心可为TiO2光催化剂提供高浓度反应环境,提高催化剂矿化效率并抑制催化剂失活、解决催化剂分离等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TiO2/AC(活性炭)的光催化机理、TiO2与AC的协同作用机理、TiO2/AC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TiO2/A...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在2010~2012年8月份对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土壤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对研究地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4种林分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酸化机理。结果表明:(1)在常年酸沉降的影响下,缙云山森林土壤酸化现象非常严重,pH值较低,表层土壤pH值为387~447,4种林分土壤pH值都随土层加深递增;(2)4种林分有机质含量相差较大,灌木林最高(377 g/kg),毛竹林最低(1144 g/kg),且随土层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受枯落物类型和来源的影响;(3)由于长期酸雨淋溶作用,4种林分土壤CEC含量均较低为1276~1973 cmol/kg,表层含量最高,随土层加深递减;(4)4种林分Al3+含量均较高,阔叶林(4097 mmol/kg)>灌木林(3132 mmol/kg)>针阔混交林(3006 mmol/kg)>毛竹林(2615 mmol/kg)。Al3+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6.
为了研究环丙沙星(Ciprfloxacin,CIP)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川西北高原亚高山草甸土和沼泽土为研究对象,采用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方法,分析了亚高山草甸土和沼泽土对CI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热力学特征以及pH、温度、CIP初始浓度等对其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初始浓度CIP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R2为0.920 2~0.988 6.②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两种土壤对CIP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型.③在15~35℃范围内,吸附热力学参数ΔHθ(吉布斯自由能)和ΔGθ(焓变)均小于0,ΔSθ(熵变)大于0,表明两种土壤对CIP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属于吸附体系混乱度增加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④吸附容量lg Kf满足沼泽土大于亚高山草甸土,说明沼泽土对CIP的吸附能力强于亚高山草甸土,且两种土壤的吸附能力与CIP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⑤在pH为3~9条件下,吸附量均随pH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pH为5时,两种土壤对CIP的吸附效果均最好,表明强酸和碱性环境均不利于土壤对CIP的吸附.研究显示,CIP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容量、吸附强度以及吸附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温度、CIP的初始浓度和pH对两种土壤吸附CIP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对1977年至2018年渤海湾发现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赤潮的规模变化、引发物种、空间分布以及时间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赤潮多为面积在1000 km2以下的小规模赤潮,引发物种主要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叉角藻(Ceratium furc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 motoi)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主要暴发地点为渤海湾西北近岸海域,高发期为8月—9月。  相似文献   
118.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在稀磷酸介质中,铬(Ⅵ)对溴酸钾氧化结晶紫有催化作用,提出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催化光度法,检出限为25×10-9g/L,线性范围为02~40μg/27ml。应用于测定地面水及地下水的铬(Ⅵ),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9.
废水在输运过程中极易引起集输管道腐蚀和结垢。为减缓因管道腐蚀和结垢引起的堵塞风险,建立以试验数据驱动的熵权约束锥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管材比选方法。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无规共聚聚丙烯(Polypropylene Random, PP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ABS)3种常见高分子塑料管材为对象进行研究。基于渗滤液静态浸置管材样片的试验案例,分析3种管材的功能属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周期内ABS管材的耐腐蚀和抗结垢能力最优,其表面无明显变化,平均结垢量仅为0.448 mg/cm2;PPR管材次之,平均结垢量为0.617 mg/cm2;PVC管材的腐蚀结垢最为严重,平均结垢量为0.743 mg/cm2。3种管材均对渗滤液中的钙离子和无机碳影响较大,2者在试验周期内质量浓度变化率均超过50%。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的经济性与环境属性评价,发现ABS管材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