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Mn2+在黄杆菌FCN2菌株降解芘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n2+在菌株FCN2生长细胞、悬浮细胞、粗酶液降解芘时的影响作用.在菌体生长期加入0.1~5 mmol/L的Mn2+,对菌体的生长及生长量无影响,但对芘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以加入0.1mmol/L的Mn2+效果最好,其对芘的平均降解率是对照的1.26倍.此时菌株富集的Mn2+为0.025mmol/L;在用无外加Mn2+培养的菌株FCN2悬浮细胞降解芘时,加入0.5 mmol/L的Mn2+,芘的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67倍.降解反应发生72h后菌株富集的Mn2+为0.18mmol/L;在酶促降解时加入0.1mmol/LMn2+,平均降解率为对照的1.30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加入的Mn2+对降解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处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4个月的连续检测,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测得的大肠菌群CFU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QPCR法可信度为94%,最小检测值为每管未稀释DNA提取物含2.7个大肠杆菌细胞.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表明, 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PU的2.2~5倍.病原细菌的几何平均值范围, QPCR法在25~67 000 CCE/100 mL之间, MF法大肠菌群为3~45 000 CFU/100 mL之间.2种方法的离散和回归分析表明, 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CFU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为r=0.983.  相似文献   
113.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的膜吸附-洗脱浓缩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膜吸附-洗脱和洗脱液浓缩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水中肠道病毒浓缩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比较了不同材料和不同孔径的微孔滤膜对病毒的吸附效果;对膜洗脱方式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在洗脱液浓缩过程中,PEG浓度对于病毒回收率的影响.最后确定了最佳的浓缩方法.选择效果好而且来源广泛的0.22 μm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采用磁力搅拌来洗脱滤膜上吸附的病毒;洗脱液浓缩步骤中,PEG最佳质量浓度为130 g/L.系统比较了不同病毒接种量下,方法中各步骤的病毒回收率.对接种已知量的肠道病毒的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和地表水等样品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稳定,适合不同水样中肠道病毒的浓缩分离.  相似文献   
114.
针对污水厂尾水补水的城市内湖污染调控问题,提出了基于水量和污染物收支平衡分析的污染物净积累(NPA)模型,建立了污染物输入和输出量化计算方法.最后,以昆明翠湖为案例,在调查水体污染物输入和输出途径及水体自净量计算的基础上,选择COD、TN和TP为代表性污染物,开展了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尾水补水是污染物输入的最主要途径,排水和渗漏是污染物输出的两个主要途径,COD在水体中的净积累程度较低,TN和TP的净积累比例分别达到42.9%和39.0%.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以调整补水和用水途径为主要手段的水体优化运行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本研究可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物积累分析提供新方法和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15.
颗粒粒径与数量对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基于多底物的多种微生物生长、维持和衰减过程的好氧硝化颗粒SBR反应器一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颗粒粒径及数量对硝化、反硝化等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生物量条件下,氨氮的消耗随颗粒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表明氨氮的消耗主要与NH4+-N和颗粒接触表面有关.同时,系统中所产生的NO2--N及NO3--N与颗粒数量和粒径有密切关系,而在NH4+-N不足时才只与数量有关,表明DO对颗粒的渗透决定NO2--N及NO3--N的产生.就反硝化过程而言,当粒径>1 000μm时反硝化会随粒径的增加而加强,而小于该值时,虽然反硝化也会发生但与颗粒粒径关系不大,表明颗粒粒径>1 000μm时粒径对DO的扩散限制才会明显从而加强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6.
李志华  张玉蓉  王晓昌 《环境科学》2011,32(8):2353-2357
采用SBR反应器培养丝状菌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第18、23、27 d依次出现普通好氧活性污泥黄色颗粒、黑色丝状真菌颗粒,及具有光滑表面的白色微丝菌颗粒.对出现的以上3种颗粒污泥进行风干实验,分析了不同类型颗粒表面结合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分布特性:丝状菌形成的黑色和白色颗粒表面结合的自由水分别为79%和83%,而传统的以细菌...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斑马鱼幼鱼致死试验和SOS/umu试验对以A2O-MBR为主要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及回用中生态毒性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建立的水质安全性评价体系对再生水回用中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保障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A2O二级生物处理可有效削减荧光抑制毒性、藻细胞生长抑制毒性和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削减了94%以上,不过遗传毒性只削减了50.92%;由于消毒过程的引入,MBR处理出水的4种生态毒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对遗传毒性和斑马鱼幼鱼毒性;当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湖之后,4种生态毒性都明显降低,尤其是遗传毒性,削减了89.21%;水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经A2O生物处理后污水水质等级由C级升高至A级,产生的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用水之后水质等级由B级升高到A级。研究表明,A2O二级生物处理和人工湖近自然系统能有效降低污水及再生水的生物毒性,而消毒副产物会使MBR-消毒出水毒性增大,并且开放式的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去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未被去除的毒性物质,尤其是遗传毒性物质,从而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18.
基于二维相关光谱分析,对污水厂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臭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很难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污水厂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大部分属于难凝聚有机物,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臭氧氧化可以降低二级出水混凝后上清液的色度及UV254,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0%和40%以上,但是对难凝聚有机物的去除率较低,去除率在10%以下,只是与难凝聚有机物进行了反应,改变其性质.同时,臭氧可以降低二级出水中难凝聚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其中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基于不同臭氧投加量下难凝聚有机物的同步荧光分析,可以得到二级出水难凝聚有机物的二维相关光谱,结果表明,腐殖酸类物质对臭氧氧化最为敏感,腐殖酸类物质与富里酸类物质相比会优先和臭氧反应.  相似文献   
119.
污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的有效途径,而再生水中残留病原体所导致的健康风险是推动污水回用的重要限制因素。该研究引入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将其作为衡量健康风险水平的新指标,建立了基于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的污水回用风险评价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西安思源学院污水回用系统的健康影响评价,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是造成潜在健康危害的最主要病原体,其疾病负担为2.46×10~(-13)DALYs;另外,人体在再生水喷灌过程中的暴露是风险传播的重要途径,其疾病负担为3.31×10~(-13)DALYs。基于DALY的污水回用风险评价新方法将风险水平量化为寿命损失,其计算结果是对健康伤害程度的直观表达,该方法及其应用将有利于精准评价污水回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系统评估混合种植人工湿地中植物组成的变化规律,以及物种竞争对湿地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和湿地净化功能的影响特性,基于芦苇、香蒲混合种植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实验,开展了连续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种植人工湿地中,芦苇从进水端开始侵蚀香蒲生态位,芦苇的生长密度和生物量在5年后分别达到了香蒲的11.5和6.1倍,但香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