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9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页岩气返排液中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如二甲基苄胺(DMBA)、吲哚啉和6-甲基喹啉较难去除,采用混凝-臭氧/吸附-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页岩气返排液,探究了其有机、无机组分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混凝-臭氧-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对离子的去除率为96.7%~99.86%,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8.7%和99.13%,对DMBA、吲哚啉和6-甲基喹啉去除率分别为82.02%、98.02%和97.67%;混凝-吸附-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对离子的去除率为95.99%~99.86%,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5.31%和97.54%,对DMBA、吲哚啉和6-甲基喹啉去除率分别为70.19%、94.70%和87.93%。混凝-臭氧/吸附-超滤-反渗透工艺可有效去除返排液中的离子、DOC和UV254,对DMBA、吲哚啉和6-甲基喹啉的去除效果显著,有利于返排液的外部回用。  相似文献   
122.
海水淡化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海水淡化技术的成本和水质,缺乏对海水淡化水资源效益的量化评价。根据ISO水足迹理论,划定海水淡化量化边界,进行典型海水淡化工艺生产阶段清单分析,建立了海水淡化水足迹量化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低温多效蒸馏水稀缺足迹比反渗透水稀缺足迹高出3~4倍,2种工艺的海水淡化水稀缺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均为电耗;反渗透工艺的水劣化足迹均低于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海水淡化。因此,在样本范围内,反渗透工艺的水资源效益整体优于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水足迹评价研究结果揭示,海水淡化生产阶段的水资源消耗和水质影响,有助于引导海水淡化技术向提高水资源效益和降低能耗、消除水污染的方向发展,以期为海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3.
采用“机械加速澄清—重力式过滤—离子交换—除碳—高效反渗透” 工艺处理某电厂废水,将反渗透产水作为冷却塔补水。运行结果表明:弱酸阳离子交换器出水碱度≤0.10 mmol/L、硬度≤0.02 mmol/L、浊度≤0.2 NTU,满足高效反渗透对进水水质的要求;高效反渗透产水浊度<0.1 NTU,CODMn≤0.08 mg/L,硬度≤1.12 mg/L,碱度≤8.40 mg/L,ρ(总铁)<10 μg/L,ρ(总硅)<0.5 mg/L,电导率<45 μS/cm,出水水质满足回用要求。针对该系统存在的自用水率高、过滤器污堵以及水量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针对某炼油厂二沉池出水回用过程中产生的反渗透浓水高盐、高硬、低COD和可生化性差的特点,采用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处理,出水达标排放.实验确定了对臭氧氧化催化效果最好的催化剂,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大于30 min,臭氧质量浓度15-30 mg/L.经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后,反渗透浓水的COD降低至60 mg/L以下,满足排放要求,同时反渗透浓水可生化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5.
含油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概述了含油废水的特征,介绍了盐析法、絮凝法、电解法、吸附法、浮选法等常规处理含油废水方法及其相应的不足之处,同时介绍了四个处理含油废水的典型流程,并指出了这些传统处理流程的特点及不足之处,重点介绍了微滤、超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及进展,最后综合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优点,并指出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6.
反渗透(RO)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煤化工厂废水实现零排放的关键。以我国北方某煤化工厂废水零排放(ZLD)系统为对象,重点分析多级RO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特征,明确关键有机物的组成,并评价ZLD系统的运行特征与效能。结果表明,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废水硬度,其他离子与污染物主要在RO阶段去除。废水中DOM主要以芳香蛋白类物质、腐殖质类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类物质为主。预处理阶段对SiO2的混凝去除效果较差(25.40%),RO进水SiO2浓度较高,两级RO过程和高效反渗透段(HERO)对SiO2的浓缩倍数分别为5.36/3.83,存在较高的膜面Si污染潜势。中水RO阶段有效截留腐殖质类和蛋白质类物质,而浓水RO阶段对色氨酸和SMP的去除效果较差。硅与有机物污染是RO过程的主要问题,因此,需强化预处理阶段有机物和硅的去除、优化药剂投加策略,加强对DOM和微生物的控制,进而实现系统运行效能的提升并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掺杂少量过渡金属Sb和稀土元素Dy,利用复合电沉积—高温氧化法制备Sb-Dy-SnO2/Ti电极,并应用该电极对石化污水反渗透浓水(COD=120~260 mg/L、pH=6.5~7.5)进行电催化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n(Sb)∶n(Sn)=0.05、n(Dy)∶ n(Sn)=0.015、焙烧温度650 ℃、焙烧时间2 h的条件下,制备的Sb-Dy-SnO2/Ti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及电催化活性;以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Sb-Dy-SnO2/Ti电极为工作电极,在进水COD 220 mg/L、电流密度15 mA/cm2、废水pH 7.2、反应时间90 min的条件下,出水COD为47 mg/L,COD去除率为79.1%,达到DB 21/1627—2008《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废水排放要求(COD≤50 mg/L)。  相似文献   
128.
臭氧光电催化耦合处理炼油反渗透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炼油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采用臭氧光电催化氧化耦合工艺对炼油废水反渗透浓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主要考察了pH、电流密度、臭氧投加量等因素对该耦合体系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光电催化氧化耦合技术可有效降解炼油废水反渗透浓水;废水中油类及COD的去除率随pH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随电流密度的增大,COD去除率先提高后降低,油类物质先提高然后基本保持恒定;臭氧投加量不断增大,COD及油类物质去除率先提高后趋于稳定。当pH=7.5,臭氧投加量达到8 mg/L,电流密度50 mA/cm2,停留时间30 min,出水达到COD≤50 mg/L,石油类≤0.5 mg/L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9.
邵刚 《环境工程》1994,12(2):49-54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频繁倒极电渗析的发展概况,EDR与普通电渗析的差异,EDR系统特点及除垢机理,并对EDR与反渗透的特性作了对比,最后列举了EDR在水的除盐,纯水制备及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反渗透技术在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介绍了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试验确定反渗透装置阻垢剂种类、选择和投加量,最终确定适合高硫酸盐硬度矿井水特点的反渗透处理工艺,工业性应用表明反渗透脱盐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