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31.
上海市典型家庭室内空气中PCBs与PBDEs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8年12月─2009年3月用PUF被动采样器采集了上海市6个典型家庭室内的空气样本,利用GC-EI-MS和GC-NCI-MS法分别测定了样本中14种多氯联苯(PCBs)和7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质量浓度,采用GC-ECD法测定了ρ(BDE-209). 结果表明:ρ(PCBs)为313.84 ~ 753.79 pg/m3,平均值为442.09 pg/m3;ρ(PBDEs)为0.62 ~83.35 pg/m3,平均值为21.83 pg/m3;ρ(BDE-209)为114.9~ 221.19 pg/m3,平均值为185.58 pg/m3. 与文献报道相比,上海市家庭室内空气中ρ(PCBs)处于中等水平,ρ(PBDEs)略低,但ρ(BDE-20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儿童和成人对PCBs的日均暴露量达到1 980和4 772 pg/d,对PBDEs的日均暴露量达到930和2 241 pg/d. PCBs和PBDEs能够引起人体生物毒性效应,因此,作为在室内空气中普遍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其持续低剂量的暴露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2.
针对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产量大的缺点,研究了投加微生物制剂对SBR系统中的污泥减量效果。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向3套系统中分别投加0%、0.006%、0.012%的微生物制剂,研究了3套系统中的污泥减量效果,并且考察了出水水质。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投加生物制剂的系统,投加了制剂的两个系统污泥减量比例分别为71.85%和74.42%,MLVSS/MLSS分别提高了0.08和0.12,浮游生物数量提高了33.64%和32.71%,同时其内源呼吸作用也得到了加强,并且投加微生物制剂后,出水COD、NH3-N、TP都有了明显降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提升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铵态氮肥和腐殖酸对孔雀草生长以及土壤中C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N)与氮肥和腐殖酸联用处理(NHA)可显著提高孔雀草的生物量;与对照(CK)相比,NHA和N处理下孔雀草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 2.49倍和1.52倍(肥东土壤),提高了 2.28倍和1.74倍(长丰土壤).在孔雀草生长期间,氮肥和腐殖酸能够降低土壤pH值,尤其是NHA处理;NHA处理较CK处理在肥东和长丰土壤上pH值分别降低了 0.76和0.84个单位;腐殖酸处理(HA)能显著提高肥东与长丰土壤中DOC的含量.NHA和HA处理能显著促进孔雀草根系生长发育,改善孔雀草的根系形态特征.在肥东和长丰土壤中,与CK相比较,NHA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增加了 64.1%和53.1%,孔雀草Cd的累积量分别增加了 7.17倍和4.15倍;NHA处理的土壤Cd去除率最高,在肥东和长丰土壤上分别达到17.06%和14.08%.本研究表明在强化孔雀草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土壤方面,铵态氮肥和腐殖酸的联用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4.
根据重庆市34个国家级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日降水量数据,基于重庆市干旱标准,提出重庆市季节性干旱强度指数及年干旱强度综合指数的新算法,并研究重庆市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重庆市季节性干旱强度的区域差异大,渝东北夏旱、秋旱及冬旱严重,渝西部为春旱、夏旱的主要分布区,渝中部伏旱最严重;渝东北除春旱外的其他季节性干旱、渝东南的伏旱及秋旱、渝西的夏旱及伏旱和渝中部的伏旱,其季节性干旱强度指数极值均可达到特重旱标准。年干旱强度具有从渝西部向渝东南减小的分布规律,渝西部地区干旱强度最大,其次是渝中部地区和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干旱强度最小。重庆市季节性干旱强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不同,春旱及冬旱强度指数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伏旱和秋旱强度指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夏旱强度指数和年干旱强度综合指数时间变化趋势的地区差异较大。近55年来重庆市年干旱强度综合指数变化具有显著的3 a、5 a和18 a的周期性变化和阶段性变化,Hurst指数预测未来短时间内年干旱强度综合指数将增强。  相似文献   
1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