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各科学者都投入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然而环境权内涵模糊使得该权利难以正式列入民法典"权利家族"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权相关理论阙如,而以往的代际公平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公共信托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过于宏观而难以解决权利私人化的困境,而人权理论对于环境权的法定化作用有限。因此,亟须新的理论为环境权入法提供相关支撑。霍菲尔德法律关系理论中对于"权利"一词的特殊解读和对权利、义务、责任、特权、权力等概念间的基本法律关系进行的严密论证可以为环境权的间接入法提供有益作用。本文认为,应该将环境权解释为一项具体对人权,而将人身权解释为一项宽泛意义上的对人权,以形式逻辑论证将其纳入其中,同时从法律概念间的相关关系、相反关系,从义务、责任、特权等路径论证环境权间接入法的可行性,从而实现环境权的早日入法。  相似文献   
132.
民事诉讼作为保护环境权利与解决纠纷的衡平机制,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的需要.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时,存在利益衡量的问题.作为环境法的法意基础,环境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权利,有权提起环境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标志.本文通过论述环境权理论及其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并对原告资格的适度放宽、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诉讼费用公平负担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期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也是公众环境权获得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3.
陈艾 《环境教育》2008,(4):46-46
2007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创建无烟环境”,旨在提高公众对被动吸烟和环境烟草烟雾(即二手烟)危害的认识。对此,中华环保联合会以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清洁的无烟空气权)为目的,积极开展系列政策倡导与公共宣传等活动,推动公共场所无烟。  相似文献   
134.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机制,就是要深化环境保护改革,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环境产权制度,完善环境权益,突破环境保护的“公地悲剧”,一方面应强调提高政府的管制作用,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明晰环境产权,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产权制度,通过完善产权制度,调节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同时应扩大社会环境权益,形成“社会制衡型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35.
成言 《环境》2015,(3):3
<正>在举国上下大力宣贯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3月4日,广东全省环保局长会议暨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部署今年环保重点工作,引领全省环保事业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环保工作发展指明具体方向。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基本的环境质量是政府须确保的公众服务。各级环保部门须牢记,维护人民  相似文献   
136.
奥胡斯协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胡斯协议》是在联合国规划署支持下达成的一个欧洲地区(包括中亚)有关环境信息权的协议,目的是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确定的公众参与方面的原则和规划变成实际行为,它的出现,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中国是否是实施环境信息开放以及如何开放等,该文简要地介绍了《奥胡斯协议》的内容,分析了该协议绎我国的一些启示,如环境知情权,公共部门的责任,信息部门的建立和管理问题,环境信息透明度,公众参与,公众环境承受指标等。  相似文献   
137.
浅析环境权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权正在从应有权利走向实在权利,本文分析了环境权的法理基础存在的原因,指出环境权法理基础就是生存、自由、平等、可持续发展、共存。  相似文献   
138.
周杰 《环境导报》2001,(3):15-16
1 案 情 《中国环境报》2000年9月19日第四版以《非法酒精厂害了乾塘村》为题报道了在广东遂溪县城月镇平衡村的兴业甘化厂长期污染环境造成周围村民重大损失的案件。该报道说:兴业甘化厂每天排出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5000多亩农田、多条河溪、2万农民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使当地水体渔业功能完全丧失,兴业甘化厂为害百姓至今已长达7年。这家酒精厂的废水污染了几个地区,其中遂溪县城月镇乾塘村受污染最为严重。此地的民房距排污口只有400m,全村 700多人,患恶性疾病、皮肤病的竟达数十人。村里几年来死了13…  相似文献   
139.
《环境保护科学》2014,(4):86-90
环境权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权利,对其行使主体的差异影响着城市审美的最终走向。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和不同居住年限并非影响城市审美问题的关键因子;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职业的规律相似,在认为城市环境趋于合理的群体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和"私企业主"所占的比例最低(P<0.05);认为城市环境趋于恶化的人群中,高收入人群要显著高于低收入人群。城市审美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收入间的主体差异,建立公众环境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0.
常成 《绿叶》2011,(8):114-119
由于自然生态资源所具有的公共属性,传统的环境诉讼只可以解决一部分成本外摊行为,并且司法应当以什么样的身份介入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责任追究等一直都是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公益诉讼的突破。这种突破必须在实体权利的描述上有所创新,强调每一个人和环保组织都应当享有维护公有生态的起诉权利,赋予公众"环境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