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717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3427篇
基础理论   539篇
污染及防治   733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20年来固定化藻类去除、磷的主要研究,归纳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数据和结果,分别从固定化技术、藻类的生理特征、去除机理、影响因素、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介绍了MBBR工艺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对MBBR工艺在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3.
利用白云石石灰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氮和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云石石灰为实验材料去除与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的磷,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不同投药固液比S/L、初始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反应时间对去除与回收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固液比S/L为300mg/L,最佳初始pH值范围为8.5~9.5,反应温度为25.0℃,搅拌速度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条件下,氨(NH+4-N)和磷(PO3-4-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6%和89.60%。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沉淀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可知沉淀产物中含有磷酸铵镁(MAP),可实现废水中磷经济有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154.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污染的湖溪河水质特征,以传统弹性塑料填料做对比,研究以竹球和竹丝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填料的挂膜时间、生物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确定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时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连续曝气时为HRT=7.5 h,DO=3 mg/L;间歇曝气时为厌氧1.2 h、好氧6.3 h交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弹性塑料填料相比,竹制填料挂膜速度快,竹球填料的水处理效果最好;连续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47.9%、57.1%和30.6%;间歇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64.08%、39.95%、60.7%和54.68%;竹制填料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载体填料。  相似文献   
155.
构建具有不同蚯蚓和植物配置的4个单级蚯蚓生态滤池,依次编号为A(无蚯蚓无植物)、B(有蚯蚓无植物)、C(有蚯蚓栽种芦苇)和D(有蚯蚓栽种水生鸢尾)。通过比较4个滤池在6个月实验期间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TN)的去除效率,系统分析蚯蚓和植物对滤池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实验分2个阶段进行:5月上旬至9月上旬,滤池进水碳比恒定为6;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滤池每周进水碳比交替为3、6、9。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滤池去除COD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显著受到进水碳比的影响。植物的存在与种类对滤池去除COD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蚯蚓和植物对滤池的TN去除效率都没有显著影响。滤池进水的碳比是显著影响滤池去除TN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6.
灌溉和降雨条件下生态沟渠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农业源头生态沟渠和磷的输出特征,对灌溉和降雨条件下及不同季节生态沟渠水体、磷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降雨期间,生态沟渠中总的输出最大值为270 mg/L,其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和硝态,总磷的最大值达032 mg/L。灌溉后,生态沟渠、磷的输出均呈单调递减变化,在灌溉初期均最高。降雨后,总、总磷沿程变化趋势均呈递减变化;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总磷去除率分别达64%、70%;各断面、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氨态含量在雨后第3 d达到最高,总磷含量在雨后第2 d达到最高。在不同季节中水体、磷的变化以冬季总、氨态和磷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7.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开发了气升回流一体化工艺,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其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该系统由好氧区、厌氧区、沉淀区和气升室组成,以曝气的剩余气体的气升作用实现混合液的回流,节省动力消耗。结果表明,本工艺对COD、氨及悬浮物(S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和75%左右,出水COD、NH4+-N及SS平均浓度在40 mg/L、6.5 mg/L和10 mg/L左右。当进水COD在100~1 000 mg/L之间波动时,出水水质稳定。该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可实现剩余污泥的自消解。本工艺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8.
为了揭示丹江口水库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可交换态(Exchangeable nitrogen,EN)、酸解态(Acid hydrolysable nitrogen,HN)及残渣态(Residue nitrogen,RN)的赋存特征,同时结合生物可利用态的含量,探讨了各形态对生物可利用态的贡献。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沉积物中总(Total nitrogen,TN)在425~5796 mg/kg之间,平均为1 319.32 mg/kg,其中EN、HN和RN的平均值相对比例为2.15∶1.95∶1,且各形态含量的空间分布呈入库河流大于库区开阔区域的特征,尤其在丹江、老灌河以及犟河-堵河入库口的含量较大。潜在矿化(Potential mineralized nitrogen,PMN)含量在40.20~1 468.95 mg/kg之间,平均为275.06 mg/kg,其中EN对丹江口水库沉积物PMN的贡献较大,比例在19.85%~90.80%之间,平均为63.47%。各形态在不同的水环境条件下发生迁移转化,保持着水-沉积物界面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9.
由于生物质成分的复杂性,直接热解生物质很难获得其转化机理,利用含模型化合物热解成为近年来研究生物质NO_x生成机理的主要方式。首先总结了燃料在生物质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常用的模型化合物,综述了蛋白质、环二肽、氨基酸等模型化合物热解的一般机理,并对影响模型化合物热解路径的化学成分、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含氧量等因素做了分析。目前,通过模型化合物热解研究,研究人员可以得到生物质中燃料的转化机理,但有些机理还存在一些争议,结合计算化学理论分析可能获得更清晰的NO_x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160.
针对目前生物工艺难以解决垃圾渗滤液深度脱的问题,探究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两级自养)工艺处理高氨、低C/N比垃圾渗滤液的脱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垃圾渗滤液中氨平均浓度为2 560 mg·L~(-1),COD值为4 000~5 000 mg·L~(-1)时,经过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后,总去除负荷可达1.19 kg·(m~3·d)~(-1)、总去除率可达93.1%(出水TN=176.3 mg·L~(-1))、COD去除率可达52.2%。但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出水中NO_x~--N浓度为154.5 mg·L~(-1),仍未达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TN≤40 mg·L~(-1))。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之后串联硫自养反硝化,整体工艺最终出水NH_4~+-N、NO_2~--N、NO_3~--N平均浓度分别为1.9、0.6、9.7 mg·L~(-1),TN≤15 mg·L~(-1),进水总去除率为99.5%。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硫自养反硝化两级自养深度脱反应系统中实现了垃圾渗滤液深度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