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SBR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种泥、生活污水作为原水,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研究。结果表明,以进水-闲置-厌氧-缺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运行40d后,出水PO43--P的浓度稳定在0.2mg/L以下,去除率达95%;出水NH4+-N浓度稳定在8mg/L以下,去除率达90%。NO3--N的消耗量和PO43--P的吸收量呈线性关系,表明采用间歇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2.
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为24.0~32.9℃,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90.6~419.0mg/L.NH4^+-N质量浓度为7.85-36.51mg/L,气水比为3:1,HRT为12h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8.69%,NH4^+-N平均去除率为98.6%。最初的40cm的填料层对SS的去除尤为显著,降解COD的最佳填料层高度为60cm,硝化NH4^+-N的最佳填料层高度为60~100cm,且硝化菌的活跃层较异养菌的活跃层要高。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效果比较差,对TP的去除主要是集中在填料的中下层40~80cm处。  相似文献   
173.
废水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新途径。国内外对碳氮质量比,亚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对有争议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作了总结。目前,关于在工艺中如何实现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新途径有:AOAO—SBR工艺、好氧颗粒污泥法。反硝化除磷技术已从基础性研究发展到了工程应用阶段,随着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影响因素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4.
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污泥颗粒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个ABR反应器不同启动方式的对比,考察了污泥颗粒化的进程。试验以污水厂的厌氧污泥为对象,以颗粒污泥的粒径、形成特征等作为评价污泥颗粒化的指标,分析了控制进水CODcr浓度和改变水力停留时间两种运行方式对污泥颗粒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启动运行方式均能够实现污泥的颗粒化,但在颗粒粒径和颗粒化程度上有所区别。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形状一般为球形或椭球形,直径在1 mm~2 mm。污泥结构紧密,表面较光滑,以丝状产甲烷菌为主。  相似文献   
175.
本研究通过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改进,使其成为厌氧与好氧组合一体化工艺,实现耦合运行.对连续流条件下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将ABR末端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保持好氧区C/N为2,COD容积负荷逐渐由1.5 kg·(m3·d)-1提高至2.0 kg·(m3·d)-1,沉淀池HRT逐步由2.0 h缩短至0.75 h.研究表明,经110 d的运行,在好氧区中成功培养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平均沉降速率为20.8m·h-1)的淡黄色颗粒污泥.在好氧区沉淀时间为0.75 h、COD容积负荷为2.0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时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COD、NH+4-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0%、65%和45%.研究表明,因沉淀时间缩短而不断提高的选择压、维持较高的有机负荷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6.
亚硝化颗粒污泥中EPS提取方法与组成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异养型好氧颗粒污泥(AGS)、普通活性污泥(AS)和厌氧颗粒污泥(An GS)为参照,考察了5种方法对亚硝化颗粒污泥(GNS)中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效果,以选出最佳方法,并通过测定蛋白质(PN)/多糖(PS)含量、三维荧光(3D-EEMs)与傅里叶红外(FT-IR)图谱,比较分析了GNS中EPS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甲醛-Na OH法能在有效保护细胞结构的同时,获得较高的EPS提取效率,而耗时更短的甲醛-热碱法对GNS也同样适用.尽管亚硝化颗粒污泥的EPS总量低于其他污泥样品,但高比例的PS成分有利于自养型微生物的固着生长.从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λEx/λEm=250~310 nm/320~380 nm)和芳香类蛋白质(λEx/λEm=200~250 nm/280~380 nm)所对应的荧光峰强度及红外图谱可知,GNS具有比AS更高的微生物活性和更丰富的结构性蛋白,且EPS组成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