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71.
碳中和战略下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构建及功能提升展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刘祥宏  阎永军  刘伟  黄占斌 《环境科学》2022,43(4):2237-2250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矿区生态碳汇总量的降低,在碳中和战略下探索煤矿区生态碳汇提升技术和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法两个层次,土壤碳汇、植被碳汇和湿地碳汇这3个主要类别,矿区生态碳汇规划、碳汇监测调查、碳汇功能提升和碳汇损失防控等多项技术内容的煤矿区生态碳汇体系框架,明确了煤矿区的主要生态碳汇类型(以土壤碳汇和植被碳汇为主,其中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会涉及湿地碳汇)及生态碳汇损失形式(包括煤炭开采活动损失、生态植被建植过程损失和长期条件下生态稳定风险损失等),并针对土壤碳汇和植被碳汇提出煤矿区生态碳汇功能提升方法和碳汇损失防控措施.结果可为煤矿区生态碳汇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2.
不同岩性试片溶蚀速率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岩性对溶蚀速率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岩溶碳汇强度估算精度,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在山西晋中盆地西南,吕梁山东侧的半干旱岩溶区典型小流域开展标准试片与当地试片的对比溶蚀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当地试片的溶蚀速率(0.122 3~0.532 8mg/(cm2·a)和岩溶碳汇强度(1.713tCO2/(km2·a))明显小于标准试片(0.254 7~0.551 1mg/(cm2·a)和1.821tCO2/(km2·a)),表明使用标准溶蚀试片法会使岩溶碳汇强度被高估。当地试片的溶蚀速率与酸不溶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表明当地试片酸不溶物含量(2.58%~10.86%)大于标准试片(3%)是造成其溶蚀速率和岩溶碳汇强度小于标准试片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由于埋放地地层岩性与标准溶蚀试片岩性特征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均采用埋放标准试片的溶蚀实验方法来研究岩溶碳汇效应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为了更加精确的计算岩溶碳汇量,后期研究中有必要使用埋放地的岩性试片来替代标准溶蚀试片。  相似文献   
173.
本文采用C-N元素分析测定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混交林各器官含碳量和含氮量,分别得到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西山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各器官烘干质量平均含碳率,建立大兴安岭职业学院西山典型森林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碳汇基线为3521.69t和3454.75t碳,进行碳汇监测分析研究,计算年二氧化碳净吸存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4.
张豪  汤洁  梁爽 《生态环境》2013,(12):1899-1903
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的特征,将无机碳库纳入土壤碳库研究,以典型灌区前郭县为例,野外采集盐碱地和已开发5、15、25、35、55年的5种不同水田表层土壤,建立实验样地,在水稻生长的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采集土壤样品,用TOC仪分别测试表层土壤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其季节动态规律和开发年份特征。结果表明:吉林西部盐碱水田土壤有机碳呈现“减-增-减”的季节变化规律,水稻生长的幼苗期和分蘖期有机碳含量下降,长穗期含量上升,结实期含量下降,碳酸盐季节变化规律与其相反,二者季节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经历一个生长季后,开发5、15、25、35、55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98%、3.53%、3.66%、2.72%、2.30%,碳酸盐含量分别增加了4.07%、2.15%、1.08%、1.61%、11.36%,说明研究区水田生长期具有碳汇作用;与未开发盐碱地相比,开发的5、15、25、35、55年生长季土壤平均总碳量分别增加了89.81%、121.03%、137.22%、188.28%,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84.28%、392.00%、456.37%、559.08%、666.06%,碳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3.49%、22.84%、32.23%、43.53%、62.40%;开发年份越长,水田土壤总碳和有机碳含量越高,碳酸盐含量越低;总碳的增加来自有机碳的增加;盐碱地开发有利于土壤碳汇。水稻生长期温度和降雨量影响土壤有机碳和碳酸盐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75.
随着桉树人工林栽培面积的扩大,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过程的影响,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更值得关注是的短论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对森林碳汇增加的贡献缺乏定量化的评估。因此,要合理评价桉树人工林对于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影响,开展野外定位研究十分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项目组对闽南山区连续年龄序列(2a、3a、4a、5a、6a)的尾巨桉人工林碳库进行了分析,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碳库动态,以期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总量分别为152.88、199.97、241.67、221.94和210.95t·hm-2,表现为先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年生后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乔木层C储量次为20.49、32.57、41.86、49.84和83.16 t·hm-2,占总贮量的13.54%~30.09%;林下植被C贮量分别为2.24、2.97、2.46、1.76和4.01 t·hm-2,占3.39%~9.74%;地被物C贮量分别为1.76、2.49、1.44、2.19和6.43 t·hm-2,占0.60%~3.05%;土壤C贮量所占比例最大(56.96%~84.17%),且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各年龄段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22.86、26.07、32.64、32.71和46.69 t·hm-2.a-1,年固C量分别为10.37、11.72、14.98、15.02和21.51 t·hm-2.a-1,表现为固碳能力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见,大力发展集约经营的桉树人工林,是解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缓解温室效应潜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6.
李鹏  张俊飚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835-1845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及短期动态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探求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测度中国30 个省份1998—2010 年的森林碳汇,采取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技术,考察并预测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存在短期修正效应,当经济可持续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9%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且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及VAR面板模型结果验证了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正的双向互动关系;脉冲响应函数显示,经济增长对森林碳汇发展的稳健性产生微弱的正向冲击,而森林碳汇发展在短期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产生显著的正向生态冲击。据此,提出了加大财政对碳汇森林的政策扶持、树种与造林模式相结合、建立并完善碳汇计量与监测机制、完善投融资渠道、加强森林管理等促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7.
高度城市化地区碳汇资源基本特征及其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碳循环和当前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城市碳汇资源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以高度城市化的深圳市为例,利用IPCC缺省碳汇系数法和相关研究模型,分析了城市碳汇资源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深圳市2005年碳汇总量约为347.85×104 t,其中林地、耕地、草地、湿地和海洋的碳汇总量分别为317.52×104、4.50×104、2.10×104、12.60×104和11.13×104 t.碳汇资源持续减少、碳汇资源量较低、碳汇品质较差、碳汇资源保护形势严峻、碳汇能力提升压力较大等是当前深圳碳汇资源的主要特征,表明要推动高度城市化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重视城市碳汇资源相关工作的开展,促进碳汇资源持续增加和碳汇品质持续提升.结合深圳城市发展实际,从碳汇资源保护、碳汇资源建设、碳汇品质提升、碳汇服务交易等角度提出了深圳城市碳汇资源提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8.
利用苏州市2005—2010年土地利用以及能源消耗数据,对苏州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0年苏州市碳排放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并根据结果提出了关于减少碳排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9.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驱动下,拓展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根据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生态调节类碳汇生态产品和物质供给类碳汇生态产品,总结了两类产品对应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耦合互馈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研究认为,碳汇生态产品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协同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也是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手段。进入数字时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因技术优势带来的发展优势,其与各行业不断融合,并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业态。探索将智能合约技术嵌入碳汇产品交易,可以降低碳汇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碳汇产品交易效率。然而,新兴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智能合约能够为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带来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将引发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新业态监管方面的挑战。因此,为实现智能合约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全面可持续应用,应当从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新业态监管机制等方面,探索法律应对路径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