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2.
在核算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及供需均衡度的基础上,分析国土空间格局演变与供需均衡度时空变化的共变趋势,采用相关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测度各类国土空间对均衡度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差异明显。下游和中上游沿河县域生活生产用地密集分布且2000—2015年增幅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增加与耕地和林地的分布一致,需求增加与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分布一致。(2)均衡度的时空变异受到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不同均衡度水平下国土空间对均衡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且区域差异显著。(3)根据对均衡度产生影响的国土空间不同,不同区域应合理布局用地和发展政策以促进生态系统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73.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1月7日,主题为"构建共谋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济南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解振华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是做好"水资源保护"这篇大文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绿色低碳转型。我刊特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4.
黄河流域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样本数据正态分布统计规律和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客观因素的城市分类,建立了全国总体和不同类型城市万元GDP水耗、人均综合水耗、人均生活水耗等指标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体系,据此对黄河流域城市市辖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标评估.结果发现,黄河流域城市万元GDP水耗整体水平一直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人均综合水耗、人均生活水耗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相同类型城市中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2%和57%的城市人均综合水耗和人均生活水耗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和队列要素法估算了黄河流域“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间的城市市辖区水资源需求总量,测算得出2020年、2025年黄河流域市辖区需水量主要集中于三门峡河段以东下游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整体水资源需求总量将会明显下降,2020年和2025年的需水总量较2017年分别下降14.42%和9.48%.本研究将为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目标设定和供水总量预测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5.
绿色创新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采用网络DEA模型测度2003—2018年黄河流域79市(州、盟)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表现为波动上升的时间趋势;(2)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表现出南北方向相对稳定、东西方向集聚发展的趋势;(3)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师资力量、外资利用和环境规制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6.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研究流域水体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其造成的生态风险是完善流域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梳理了黄河流域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阐述了其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新兴污染物的监测与溯源、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多介质多途径环境行为与归趋、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作用机理、生态风险和控制等,为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类二(口恶)英多氯联苯水平分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光耀  金军  何畅  王英  马召辉  李明园 《环境科学》2014,35(9):3358-3364
从青藏高原到黄河入海口,采集了黄河流域不同地区15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使用GC-MS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类二(口恶)英多氯联苯(DL-PCBs)的浓度水平,黄河流域15个采样点ΣDL-PCBs浓度范围(以dw计,下同)为2.3~14.8 pg·g-1,毒性当量在0.0014~0.0231 pg·g-1之间,平均值为0.0073 pg·g-1,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的研究相比,黄河沉积物中DL-PCBs水平和毒性当量处于较低水平.黄河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主要以四氯代和五氯代为主,其中黄河流经的乡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组分较为相似,而流经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地区的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分布相似.研究表明石化企业及水利水电设施影响沉积物中DL-PCBs同族体的组成分布,并且黄河表层沉积物中ΣDL-PCBs的浓度与当地人均GDP显著相关,黄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的沉积物中的DL-PCBs水平高于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178.
采取区域基尼系数方法,对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区层面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与耕地资源、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彼此之间的匹配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工业用水与GDP匹配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54 2,0.344 3,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量之间匹配状况较为合理,也就是说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耗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贡献了相同比例的GDP,但尚未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脱钩,同时说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具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0.803 1,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0.777 2,属于"高度不匹配"状况,因此需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同时改变以往的供水管理,实现需水管理;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0.298 2,处于相对匹配状态,说明今后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将逐步减少,因此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9.
黄河流域县城人居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阅和比较国内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黄河上游、中游、下游流域的对比为前提,对黄河沿线16个县城和两个县级市进行分析,依据以人为本、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人居环境评价指标,构架黄河流域县城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指标数据,并从不同流域县城的各单项公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比较中,得出县城的发展现状,针对各个县城发展的优劣势给出不同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0.
水生态监测能够为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加强黄河水生态监测,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水质监测、生境监测和生物监测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实践。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尤其是生物监测相对滞后的现状,探讨了流域水生态监测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新兴监测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