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批式实验讨论了氢自养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中对硝基氯苯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氢自养菌能利用氢气生物还原对硝基氯苯,并产生中间产物对氯苯胺,继而进一步还原脱氯产生苯胺,该过程可提高对硝基氯苯的可生化性。对硝基氯苯在初始阶段还原速率较快,最高去除速率达到610μg/(L.d),随后逐渐降低达到稳定。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提高对硝基氯苯浓度对其去除率影响较小,但硝基进一步还原和脱氯效果降低;氢自养菌还原硝基氯苯的最适宜pH值在7.0~8.0之间;水中的硝酸盐和对硝基氯苯对电子供体存在竞争,硝酸盐反硝化对对硝基氯苯还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分别采用低浓度和高浓度剩余污泥对剩余污泥中微生物絮凝剂(MBF)的多种提取方法(超声法、树脂法、超声-树脂法、树脂-超声法、超声-树脂-超声法和树脂-超声-树脂法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复合形式的提取效果均优于超声法或树脂法单独使用的提取效果.在各种复合形式中,以树脂-超声法所提取MBF的含量最高且絮凝效果最好.此外,所提取的MBF浓度与污泥浓度正相关.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不同生物营养物处理(BNR)工艺剩余污泥性质差异及其中温水解特性,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来源于Orbal氧化沟(OD)和倒置A2/O工艺剩余污泥在中温水解过程中污泥浓度、营养物释放、污泥粒径、污泥絮凝性、污泥比阻及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历时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泥龄(约18d)条件下,OrbalOD剩余污泥氮含量较高,倒置A2/O剩余污泥磷含量较高,两者VSS/SS均低于0.6,导致中温水解过程污泥减量空间有限、氮磷释放速率不同。此外,尽管倒置A2/O工艺剩余污泥絮体尺寸及絮凝能力明显大于OrbalOD工艺剩余污泥的对应值,但两污泥比阻相近。中温水解过程中,两污泥絮体的尺寸均变小、絮凝能力均降低、比阻均增高;两者的胞外聚合物均呈现增高再降低趋势,且蛋白质均占EPS质量的75%以上,为主要的胞外物质。  相似文献   
24.
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去除水中砷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Hydrogen-base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MBfR)研究了NO_3~--N负荷、SO_4~(2-)负荷、As(Ⅴ)负荷、氢分压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O_3~--N进水负荷的增加,As(Ⅴ)和SO_4~(2-)还原受到明显抑制,系统产生As(Ⅲ)和NO_2~-的积累;随着SO_4~(2-)进水负荷的增加,反应器内总砷去除率由78.6%(25 mg·L-1SO_4~(2-))降低至1.1%(200 mg·L~(-1)SO_4~(2-)),而此时NO_3~--N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同时,随着进水As(Ⅴ)负荷从0.25 mg·L~(-1)增至2 mg·L~(-1),出水SO_4~(2-)浓度明显升高,反应器内总砷去除率从70.0%降低至47.3%,而此时NO_3~--N的去除基本不受影响;当氢分压低于0.06 MPa时,提高氢分压可降低出水As(Ⅴ)浓度,当氢分压高于0.06 MPa后便不再是控制因素.由于体系中氢自养还原微生物会优先利用NO_3~--N和SO_4~(2-)作为电子受体,因此,为了保证As(Ⅴ)的高效还原去除,必须控制氢分压在0.05~0.07 MPa之间.  相似文献   
25.
将自制高强度PVA亲水化改性复合膜应用于倒置A2/O-MBR工艺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及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回流比条件下,COD、氨氮、总磷等去除率变化不大,分别大于90%、95%、80%;回流比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回流比为100%时去除率较低,当回流比从100%增加到300%时,去除率相应增大,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下,膜出水浊度始终小于0.05NTU,控制膜通量为(12±0.5)L·(m2·h)-1,连续运行52 d,未对膜进行任何清洗,膜污染平均速率为13.22 Pa·h-1,膜污染进程缓慢.经FTIR分析,多糖和蛋白质是膜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多为亲水性物质.膜与污染物之间的微观作用力的测定表明LB为膜主要污染物,与FTIR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6.
为了评估化学 生物絮凝处理上海合流污水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使用聚合氯化铝 (PAC)絮凝剂 ,由于整合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 ,在相同絮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比单纯的化学絮凝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要高 .该工艺提供了高效的处理 ,在满足出水标准的前提下使污水厂建设占地大幅度减少 .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 ,CODCr、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0 %、6 2 8%和 88% .通过对 8个模拟系统的耗氧实验证明了化学 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中生物作用的存在 ,从理论上解释了工艺高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考察了RD复合净水剂吸附处理阳离子艳兰染料RL废液的实验条件,探讨了RD吸附脱色的实质。结果表明,加入0.3gRD到浓度为200mg/L的染液中,在25℃、pH=7.0条件下,吸附时间为10m in时,废液的脱色率达到80%,RD单位质量吸附量为10.7mg/g;当50mg/L的染料废液中,RD的投加量为0.2g时,脱色率达到了96%以上,RD单位质量吸附量为8.12mg/g;pH值和温度对吸附脱色效果影响不显著,而且RL废液的浓度增大,RD单位质量吸附量增大,但是脱色率有所下降。RD对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 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28.
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无须外加碳源、产泥量少和能耗低等优势,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但厌氧氨氧化菌对环境条件敏感,阻碍了该工艺的推广应用。重金属离子是影响厌氧氨氧化工艺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且不同种类、价态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造成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选取含氮废水中的4种典型重金属离子(Cu2+、Zn2+、Fe2+和Fe3+),综述了其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能的长短期影响,并从抗性基因和功能基因响应、胞外聚合物生成与微生物群落动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重金属离子作用于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菌群的内在机制。旨在全面分析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为提升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除磷工艺中含氧条件对聚磷菌种群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技术对特征基因片断进行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了除磷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微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行为特征.测定了活性污泥中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产酸菌(Acidobacterium)部分菌种的16S rDNA V3区片段序列,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了部分细菌的属.在厌氧/好氧和缺氧/好氧工艺中各类优势菌群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除磷效果稳定的情况下,系统中除磷微生物种群结构大致能保持不变,少数数量或种类发生变化的种群与系统中含氧量变化有关,但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菌群结构总体能够适应工艺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30.
基于大肠杆菌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聚碳酸酯膜直接固定法制备并优化了大肠杆菌(E.coli Top10)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微生物电极,探讨了其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生物急性毒性分析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对数生长后期和稳定期E.coli微生物电极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毒性分析性能,基于衰减期E.coli菌株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的稳定性和灵敏性降低;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测试得Hg2+、Cu2+、Zn2+、邻氯苯酚和对硝基苯酚对E.coli的EC50分别为0.6、3.1、5.8、180和94 μg/mL,制备的E.coli微生物电极在冰箱中4℃保存2个月,仍能很好地满足毒性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