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继续存在多种有机污染物而影响达标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基于废水中有机物的物理化学特性,构建了氧化/吸附/混凝的深度处理过程。在NaC lO投加量为40 mg/L,AC投加量为500 mg/L,PFS投加量为300 mg/L,反应时间为0.5 h,以及pH为7.0的最佳条件下,先氧化后吸附混凝,该过程可以实现COD去除率为75%以上,色度去除率80%以上,处理后的水样其COD值与色度值分别下降到60 mg/L及20倍以下;通过GC/MS方法分析处理前后水样中的有机物组分,发现水样中大部分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和多环芳香族化合物,部分含氮杂环化学物、有机氯化物以及溴化物被去除,但是,长链烷烃和部分芳香烃继续保留。研究结果证明了氧化/吸附/混凝协同工艺的效果与焦化废水生物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存在形态形成构效关系,催化作用与氧化作用的协同是获得高效去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焦化废水泡沫分离液的Fenton催化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泡沫分离液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Fenton催化氧化处理实验,考察H2O2用量、Fe2+浓度、pH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结合GC/MS方法比较处理前后泡沫分离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及其生物降解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H2O2]=100 mmol/L、[Fe2+]=100 mg/L、pH=3、反应时间为30 min的Fenton催化氧化反应条件,可以使分离液的COD去除率达到68%以上;经Fenton处理后,分离液的B/C值由0.12提高至0.38,生物降解性明显改善;通过GC/MS的分析,基本明确分离液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为酚、胺、腈、酯类有机物及喹啉、吡啶等杂环化合物,大多数属于难降解且生物毒性较强的有机物。针对这些复杂组分共存的泡沫分离液,利用Fenton试剂较强的氧化能力能够将其含有的有毒/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有机物,为其后续的生物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3.
采用液-液萃取辅以硅胶、氧化铝净化的方法,并结合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在焦化废水中检测到15类558种有机物.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废水中的含量、毒性及环境效应,筛选出焦化废水中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以区别于其它工业废水,可作为追溯环境中污染物来源的依据.经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后,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去除,其中,对去除率的主要贡献是生物处理阶段.为了更好地考察生物处理阶段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特征,选定酚类、多环芳烃和喹啉类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类特征性污染物在A/O2工艺各单元中的去除状况及组成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4.
针对医院在治疗病毒疾病病人如非典型肺炎病人过程中排出的传染性病毒污水.分析了污水处理中消除细菌及病毒病原的消毒方法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等的特点.结合医院含病毒污水的水质组成和处理过程无病毒扩散和二次污染的要求.分别从高级氧化技术、新型生物技术及其结合提出医院病毒污水安全处理发展的疗向。  相似文献   
25.
精细化工有机废水的臭氧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染料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为主的精细化工有机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废水生化处理低效率的问题而开展催化臭氧实验,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协同臭氧作用的最佳条件,考察了COD去除率、脱色率、BOD5/COD各指标及产物的过程变化。结果表明,与活性炭或Cu/C相比,Mn/C协同臭氧效果更佳,在臭氧流量为4g/h,反应时间2h,pH为9,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1.6%和34.9%。经过UV-vis分析发现,由于臭氧的氧化作用,使废水中不饱和基团被破坏,复杂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化合物。经过处理后原水的BOD5/COD由0.236提高到0.419,生化性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26.
硝基苯厌氧降解过程中Fe0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尝试在硝基苯生物厌氧降解过程中,添加零价铁实现电子催化与生物代谢的协同作用,结果发现零价铁能够促进硝基苯的厌氧转化并主要生成苯胺,初始浓度为240.00mg·l-1的硝基苯废水,当厌氧微生物浓度为5000.00mg·l-1左右时,在2L的试验液中,当零价铁投加量由0.50g增加到5.00g时,硝基苯的转化率和苯胺的产生量急剧增加;零价铁的投加量为5.00g时与不加零价铁相比,硝基苯的转化率提高了2.43倍,苯胺的生成量提高了2.12倍;通过设计Fe0,Fe2 ,Fe3 及Fe3O4的对比实验,证明零价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其腐蚀形成Fe2 的过程为硝基苯的厌氧生物转化提供了电子以及该过程中生成的Fe2 和Fe3 的生物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7.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降解含硝基苯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探讨不同氧化剂和催化剂浓度下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硝基苯的作用规律,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不同氧化降解时间后硝基苯的相对残余浓度对反应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硝基苯的Fenton试剂氧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通过回归求出了各反应条件下的一级速率常数.实验中还发现以Fenton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铁离子的复合物代替Fe2+作为催化剂时Fenton反应不仅取得了较高的催化反应速率和降解效率,而且对硝基苯具有明显的专属性,硝基苯的降解速率可由原来的17.48mg/(L·min)提高到71.22mg/(L@min),反应5min的硝基苯去除率由9.74%提高到91.79%.用人造沸石为载体吸附该物质制成的非均相催化剂同样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另外,在体系中引入紫外光可以促进废水中CODCr的进一步降解,提高有机物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28.
硝基苯好氧降解的共基质及生物协同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多菌种多基质条件下硝基苯的降解以便寻找提高实际废水处理效率的途径,从不同菌源中筛选与驯化获得硝基苯的高效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门多萨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人苍白杆菌.研究这些菌种好氧降解硝基苯过程中的生物协同作用及其基质效应,构建实际废水处理的生物降解体系.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人苍白杆菌之间存在协同降解作用.加入人苍白杆菌后可使质量浓度为232.0mg/L硝基苯被完全降解的时间从145h缩短为85h;由枯草芽孢杆菌、门多萨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组成的混合降解实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和门多萨假单孢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抑制作用;当加入肺炎克雷伯氏菌后抑制作用消失,降解速度加快.复合菌的作用明显优于各菌单独作用或任何两种菌之间的配合效果.经氯霉素制药厂含硝基苯实际废水的检验,混合菌在降解硝基苯的同时也使COD成分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29.
Ochrobactrum anthropi 对苯胺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自行筛选驯经的苯胺降解菌人苍白杆菌对影响胺降解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降解菌在35℃,PH.下及苯胺初始浓度200-800mg/L的范围内保持高活必在最大降解速率率达到10.05mg.(L.h)^-1。  相似文献   
30.
养殖污水生物处理的新型流态化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D、NH4+-N、SS值高以及臭味大的水质特征的养殖污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一般处理模式中的生物反应器存在污泥相停留时间短、耐负荷冲击能力低、除碳与脱氮不能协调以及投资运行费用大等问题,自行研制了具有强化传质与混合功能的射流循环厌氧与气升循环好氧流态化反应器,实现了A/O2的组合生物强化工艺,再辅以预处理与后处理工艺,实践了规模为216 m3/d的工程设计与运行,通过连续6个月的运行数据来评价所提出工艺的工程效果。在A、O1与O2的运行负荷(kg COD/(m3.d))分别为6、6及0.5的近似条件下,当进水COD、BOD5、NH 4+-N和SS浓度分别为11 000~13 000、5 500~6 500、560~640和7 000~9 000 mg/L时,处理后出水浓度分别可降低至56.8~59.2、4.7~4.9、8.6~9.5和37.0~39.4 mg/L,各项指标均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2时段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取得了明显的工程实效,表明所开发的技术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