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亚热带不同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盛浩  周萍  袁红  廖超林  黄运湘  周清  张杨珠 《环境科学》2013,34(4):1576-158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稻田土壤有机质最具活性的组分之一,可有效地指示土壤质量状况.为探明亚热带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的关系,通过选取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采集土壤发生层次分层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养分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急剧下降,分别介于2.45~26.19 g.kg-1和4.55~1 691.75 mg.kg-1,以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以板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Ⅰ最高,河沙泥和红黄泥最低;而有机碳含量却以红黄泥和河沙泥最高,其余几种土壤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尽管如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依然受有机碳数量的限制,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商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不同类型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商以河沙泥(2.11%)和红黄泥(1.37%)相对最低,而板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泥田Ⅰ最高(8.24%),说明河沙泥和红黄泥的底物有效性明显低于黄泥田,这也是河沙泥和红黄泥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微生物生物量最低的原因之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说明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除受有机碳的限制外,还与土壤养分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应用14C连续标记示踪技术,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中优169"为供试作物,分别选取亚热带区4种典型稻田土壤,在密闭系统模拟研究水稻根际输入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种植80 d后,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累积的总碳量范围分别为1.86~5.60 g.pot-1和0.46~0.78 g.pot-1.种植水稻后供试土壤的14C-SOC含量范围为114.3~348.2 mg.kg-1,而14C-DOC、14C-MBC含量范围为4.05~8.65 mg.kg-1、12.5~37.6 mg.kg-1.水稻生长期间内,不同土壤条件下,土壤14C-SOC与14C-水稻碳量的比率范围为5.09%~6.62%,这说明尽管不同土壤的光合生产能力不同,但根际沉积效率相似.土壤可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SOC的更新率分别为6.72%~14.64%、1.70%~7.67%和0.73%~1.99%.而且,水稻光合碳的分配和转化对土壤活性碳组分的DOC、MBC含量变化影响较大,而对土壤有机碳影响较小.本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水稻生长期间光合碳对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SOC、DOC和MBC)的贡献,为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持续机制与固碳潜力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
石油焦化冷焦废水封闭分离与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多级降温冷凝-梯级污染物分离-组分机械纯化的集成石油焦化冷焦废水封闭分离与利用技术。将其应用于1Mt/a冷焦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废水循环再生率、污油循环使用率、石油焦粉回收使用率、挥发性有机物回收利用率均达100%。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冷焦废水处理效果好、投资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周萍 《安全》2009,30(2):26-28
在任何企业生产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产系统所蕴含的能量越来越大,事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利技发展的局限性或者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完全规邋事故是不可能的,基于此,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已经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5.
为利用激光清洗技术清除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在实验室进行了激光岩石损伤试验和表面污染物清除的干式清洗和湿式清洗试验,得到激光清洗云冈石窟砂岩的损伤阈值为73.5mJ,砂岩表面墨迹、烟熏、油漆、石灰污染物的干式清洗阈值分别为21mJ、20.5mJ、49.5mJ、32.5mJ,湿式清洗阈值分别为17.7mJ、20.5mJ、33.5mJ、32.5mJ;按照文物保护的安全性原则,提出利用激光清除污染物的有效能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西43窟墨迹和烟熏黑垢进行了现场激光清洗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能安全有效地去除文物表面墨迹和烟熏污染物。  相似文献   
26.
通过总结大港油田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超滤反渗透系统设计思路,介绍了目前国际领先的"双膜法"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技术.着重论述了该工程超滤反渗透单元以及各辅助系统如加药、反洗、化学清洗等系统的设计,研究并探讨了系统设计中膜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27.
长期施肥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与稻田土壤碳周转密切相关的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和肥料管理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秸秆还田(ST)、化肥(NPK)和不施肥(CK)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以10 cm的间距分段采集土壤剖面0~40 cm范围内的新鲜土样,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不同深层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的土壤,施用化肥和秸秆土壤的B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5%~118%和55%~342%;NA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30%和102%~484%.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0~20 cm深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20~40 cm深层土壤.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秸秆还田可高程度影响稻田深层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主要与0~20 cm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2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不同深层土壤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秸秆还田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合理的秸杆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田深层土壤肥力,优化农田土壤养分循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一起典型的塔机倾覆事故进行分析,指出了违规冒险作业是导致塔机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对有效防范和消除塔机作业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年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熵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9.01%~144.22%、34.17%~117.09%和31.79%~79.94%,微生物呼吸强度增加26.78%~87.59%,代谢熵降低57.45%~77.49%,微生物量的增大和活性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性状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碳、磷、呼吸强度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极为密切,显然,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改善作用不同,总体来说混交林作用效果最好,刺槐和柠条纯林次之,荒草地和油松纯林较差,在人工促进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持以混交林为主,纯林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30.
周萍  严松 《四川环境》2000,19(3):59-61
本文以1995-1999年大气颗粒物数据为依据,提出了广元城区大气中颗粒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分析,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